请教钓鱼高手钓花白鲢老实抓不到口是这么回事
可能原因很多,要你慢慢去摸索,这个鱼在密度不是那么大的时候,大型水域相当难钓,特别是手杆,但是一旦手竿中鱼,比海竿来得快。要注意很多:
你先要怀疑有没有花白鲢,花白鲢在那个窝子钓时间长点,钓个几次观察鱼情与漂相,多而散落的泡子,并且天气变化、昼夜交替、出露水伴随花白鲢打水,白鲢太阳高照,成群在水面游动,这是有花白鲢的迹象,冬天都会有,只是出来打水游动没那么频繁,但是最起码钓久了打窝了有泡子。
看季节与环境,能见度高的清水你就要找深水区钓深或者直接找鱼聚集的地方离底钓,能见度低的肥水也要钓深,但是要钓浅一点,这里我们说的钓深钓浅就是找鱼层,确定1有鱼了后,你总是逮不到口就要找水层原因了,钓深了鱼未必就喝到你的钩子了,他在逗你的饵料,或者撞线,你看到很快的顿口可能就是这玩意撞线逗饵料,快口多了就要向下抹漂座。钓浅了,他在下面喝,并没有喝到嘴里,你看着一口下去很稳当,就是钓不到鱼,这时候就要一卡一卡往上抹漂座。
前面l两种是你锚到鱼,或者别人在窝子里钓到鱼,确定有鱼的情况下啊,但是很多情况是窝子里压根就没花白鲢,很有可能是餐条,这种情况你就适当避一下,晚上去试一下,晚上餐条会停口,把内鬼找出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鱼苗子,花白鲢鱼苗口也很正,你钩大了,挡口,肯定经常看到口拖不到鱼,但是鱼苗子多了,你钓着钓着总能揪出内鬼。
还要解决挡口问题,春冬两季其实鱼很多时候在浅水区域,大家一直以为在深处,应该选择好的天气钓浅1米多,这时候要用小钩细线,甚至不用弹簧,钓裸钩。抓有力的顿口,一口下去就要扬杆刺鱼。夏秋两季鱼吃口猛,就要过滤小鱼信号,别像春冬两季了,换线组,小鱼咬钩漂过滤信号。
最后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开饵。开饵第一味型要慢慢摸准,不是所谓的花鲢喜臭白鲢喜酸,那叫扯淡,你还要看肥水还是清水、季节好坏,你开的饵料一定要有穿透力,足够留鱼,一层一层剥落。而不是像个烟雾弹,下去招惹一片鱼乱吸,找不到你的钩,到处撞线。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花白鲢90%都是在饵料雾化最后一点才中鱼,为什么呢?最后一点饵料是垂直下落,多了周围都是,鱼从旁边吸不进鱼钩,鱼钩在弹簧下面。
所以说,不要乱打窝,也不要人太多太吵,最好是选择晚上,2个人一起出钓,一个人守个两根杆。钓近点,别乱打海竿,怎么聚鱼才是关键。
要多实践朋友,钓花白鲢靠的是经验和运气,一味地要表演技术,到最后就是空军结果哦。
简单的和你说 钩子的话 最少用伊式尼8号的 钩距要大 子线要长 再就是线组 最好粗一点。钓鲢鳙一般都是钓浮 至于钓多深那就要自己慢慢研究了 一般钓的时候从深处开始找 比如说3米的水深你从2.5~2这水深开始找 如果窝子里有迹象或者鱼漂有动作 但是刹杆没有鱼 那就要往上点了 如果不是正口是矛的 那就要往下一点 一般情况下去了打上一两团做窝子就行了 要一边钓一边抽窝子
夏天花白鲢浮头怎么钓
花白鲢浮头是因为夏季的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的溶氧减少,鱼便会有憋闷感,引起食欲不振,便不爱咬钩。我们可以改变招数主动出击,改变钓法,只要措施得力,还是有希望钓到鱼的。
改底钓为浮钓。当水中缺氧时,会有不少不耐缺氧的鱼浮到水面吸氧,如鲫鱼、鲢鱼、鳙鱼。草鱼和武昌鱼、黄颡鱼则会滞留在某一泳层,仍旧有觅食的欲望,这时如改钓底为钓浮,把饵钩下到鱼滞留的泳层,还是会有鱼咬钩的。虽然不能一下找准浮钓的深度,但是经过多次的试验,只要发现有鱼咬钩,就能够说明该泳层是有鱼滞留的。
钓活水处。水中的溶解氧来自于水的流动,活水处水域的溶氧度,总要比静水域高一些,同样的闷热天气,活水处的鱼缺氧状态要比静水中好。因此,在天气闷热,静水中鱼不咬钩时,就应寻找活水处下钩,譬如水库的进出水口、池塘泄洪水道、江河的排水沟以及增氧机的周围的环境,这些地方虽然赶不上平日上鱼多,但毕竟会有收获,总比死守在静水强势得多。
钓下风口。水面上只要有点风,上风口是小风,下风口就会有大风,上下层水产生对流,流动的水产生摩擦,水中溶氧量就会自然增加,并向下风口岸汇集溶解氧丰富,就会感到缺氧鱼向下风口集结,加上风吹浪涌使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漂浮的天然饵增多,鱼也会相对乐于在溶解氧高的下风动觅食。
饵料控制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