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产养殖浊度标准
从2007年7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修订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下称“新标准”)将正式实施,所有自来水厂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新标准中的106项指标被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两类。其中,常规检验项目42项,各地必须统一检定;非常规检验项目64项,具体实施日期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全部指标的实施最迟不得晚于2012年7月1日。
城市自来水的国家标准(GB5749-2006)
检测项目(单位)---国家标准限量
1、微生物指标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
菌落总数(CFU/mL) ---100
2、毒理指标
砷(mg/L)--- 0.01
镉(mg/L)--- 0.005
铬(六价,mg/L) ---0.05
铅(mg/L) ---0.01
汞(mg/L)--- 0.001
硒(mg/L) ---0.01
氰化物(mg/L)--- 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盐(以N计,mg/L)--- 10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
三氯甲烷(mg/L) ---0.06
四氯化碳(mg/L)---0.002
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 ---0.01
甲醛(使用臭氧时,mg/L)--- 0.9
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0.7
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0.7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 ---15
浑浊度(NTU-散射浊度单位)--- 1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臭和味---无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无
pH(pH单位)---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铝(mg/L) ---0.2
铁(mg/L)--- 0.3
锰(mg/L)--- 0.1
铜(mg/L) ---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 ---250
硫酸盐(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 )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0.3
4、放射性指标
指导值 总α放射性(Bq/L) ---0.5
总β放射性(Bq/L)--- 1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2. 水产养殖浊度标准规范
鱼塘,虾塘养殖的水处理,为了灭菌,通常是投药杀菌,投加抗生素,这种方法既不能很好地解决细菌病毒的危害,水塘水还浊度高,就是所说的浑水养殖,这种水产养殖就不生态。采用清水养殖是发展方向,但这需要规模化,工业化,将水塘水经过处理循环使用,类似流水养殖,并且无须投药,让水产品迈入绿色食品行列
3. 水产养殖水质
引起水质变红的原因有很多。水中溶氧低,有机质含量高,轮虫过多,水质偏酸等等因素都能引起水色变红。在精养鱼池的养殖过程中,平时日常管理相当重要,合理的施肥,精心的管理,可以避免有害水质的产生。防止水色变红,应注意如下几点:
1.常巡池,多关注水色 经常加注新水,当池塘水质过差时可适量换水。如水源条件不好,建议经常调节水质,平时多观察水色变化。正常水体一般早中晚有三种变化,早上水质比较淡,阳光出来后水体经过光和作用会越来越浓。如果一天中水色没有变化,长期看着是一种颜色,应进行水质改良。阳光好的天气可以使用“活力菌素”,阴天可用“藻力”进行快速改善水质。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水质的改良。
2.合理施肥 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水色和季节来决定,遵循少施多次的原则。一开始不知道投入多少量的时候,可少施肥,看水质多少天变淡,少加多减。高温季节调节到3~5天施一次肥为宜。
3.控制浮游动物的过量繁殖 池边轮虫过多不可任其繁殖。浮游动物的天敌是花鲢,一旦花鲢吃不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大量消耗池塘的藻类。当轮虫达到一定数量时,施肥所培养的藻类已经不够轮虫消耗,于是藻类越来越少。养殖的水体中70%的氧气来之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一旦藻类过少就会引起养殖水体缺氧,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死亡。
4.适量投喂,减少池中的有机质的含量 过量的投食不断造成饵料的浪费,还很容易败坏水质,高温季节尤为明显。 处理红水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是开增氧机,泼洒增氧、解毒的药物。
4. 水产养殖业水质标准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5. 水产养殖ph值标准
准确说应该是水体的pH值。
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养殖生产。
1.养殖生物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5~9,而最适宜的范围为弱碱性,即pH值在7~8.5之间,某些种类为中性附近即pH值为7左右,如鲑科鱼类。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10,低限为4~5会直接造成养殖水生物的死亡。
pH值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当超出最适范围时也会影响鱼类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到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例如,养鱼的实践证明鱼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2.pH值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例如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力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
6. 水产养殖水硬度标准
一、当水质硬度过高时,可认为合适而使用的调试办法为:
1.运用软水药剂调试,例如:添加数量适宜的硬度减低剂。
2.运用阳离子交换天然树脂施行预过淋,彻底软化水质硬度。
3.部份换水,参加低硬度水或以纯水混合。
二、当水质硬度过低时,可认为合适而使用的调试办法为:
1.运用硬水药剂调试,例如:添加数量适宜的硬度增高剂。
2.在水族箱中数量适宜参加一点珊瑚砂或大理石砂,借以增高水质硬度,但同时需求注意水质pH含量的变动。
3.部份换水,参加高硬度水施行混合。
三、水质中的硬度
水质中的硬度一般是指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等化合物的含量。其含量越高,水质硬度就越大。硬度高的水质,称为“硬水”,硬度低的水质,称为“软水”。硬度有多种表达办法,到现在为止,在水族业界通用最多的是德国的硬度表达法,即以氯化钙的当量来表达溶于水质中全部可溶性钙和镁盐的办法。一个德国硬度相当于每100毫差额质中包括氯化钙的当量为1毫克,标记为1度gH。 硬度在8度gH以下的水称之为“软水”,较为适应普通水藻、鱼类的养殖。
在用作栽培、畜养的水的源头之前,我们最好先以水族市场所卖出的测试药来明确承认水质的硬度,假如发觉水质硬度不舒服合,就可以合适有关处置的药剂来调试,改换为适应有生命的物质成长的最佳水质
7. 养殖水质标准
氧化还原电位(ORP)是衡量养殖水体水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ORP值的大小可以反映水质的好坏。
氧化还原电位反映的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ORP值越大表明水体的氧化性越强,值越小表明水体的还原性越强。
水体中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元素主要有C、N、O、S、Fe、Mn,氧化还原电对主要有O2/OH-, Fe3+/Fe2+, Mn4+/Mn2+和S/HS-,ORP值是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电对的综合反映。
8. 渔业养殖水质标准
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与GHZB1-1999相比,本标准在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和凯氏氮三项指标,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修订了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7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管理[1]。
9. 水产养殖浊度标准表
由于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参与了一些生物处理单元,一 些细菌、致病菌等很容易生长繁殖,处理得不及时,很容易引起 疾病,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而且投放一些化学药品还会对整个 循环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多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处理。(1)臭氧杀菌①臭氧消毒的原理。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臭氧由3个 氧原子组成,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它极 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氧原子,氧原子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对具 有顽强抵抗力微生物如病毒或芽孢有极大的杀伤力;同时可以渗 入细胞壁,破坏细菌有机体的链状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②臭氧的应用。由于臭氧所具有的性质,广泛地被用于杀 灭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和原水中的藻类,还可以将对水生动 物有害的重金属氧化成无害的氧化物。臭氧的杀菌能力非常强, 对仅含细菌的水体只需投加少量臭氧,投加量不足0。 5毫克/升时,杀菌率就可达97%以上。
有的资料显示,用臭氧对养殖循 环水进行处理,能抑制养殖生物病原微生物、氧化有机废物和亚 硝酸盐以及总氨氮,可分别降低亚硝酸盐、硝酸盐85%、67%。 同时,臭氧能迅速分解成氧,处理后的水含有饱和的溶解氧,还 可以调节水体的pH。臭氧杀菌与泡沫分离法结合可去除水中的 微量金属元素,有效地氧化和分解有机物和有毒代谢物。
与紫外 线组合使用,可较大地降低BOD、COD值,使硝酸盐达到很低 的程度,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改善水质。杀菌效果优于氯气和 次氯酸钠。③臭氧杀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在实际应用时, 必须关注臭氧的毒性问题。首先是臭氧长期暴露的最大安全水 平,研究表明,当臭氧浓度大于0。
008-0。060毫克/升时,可损 害淡水鱼的鳃,使之分泌物增加并形成凝结,阻碍鱼类的正常呼 吸。其次是将臭氧应用于半咸水和海水养殖系统时,溴化物被臭 氧氧化形成相对稳定且对鱼、贝类有毒性的次溴酸、次溴酸盐和 溴酸盐。对臭氧残留的去除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添加1毫克/升硫代硫酸钠。
②充气。③通过生物滤器或用石英、活性炭吸附。④接触高强度紫外光纳米。(2)氯制剂消毒使用氯制剂消毒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 不仅能够杀灭细菌,还能与水中的一些还原性物质反应,降低它 们对养殖生物的毒性。但经过氯消毒后会留有余氯,会对养殖生 物有影响,必须附设一些去除余氯的工艺设施,或者在加人养殖 池前,充分曝气以降低影响;同时也可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杀菌消 毒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用得比较广泛。有浸没式和水面式两种类 型。紫外灯发射的200-300纳米的紫外线都有杀菌能力,其中以265-266纳米的杀菌力最强,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紫外线 的杀菌效率与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可以穿透细菌的细胞 膜,被细胞核吸收,对细菌DNA造成损伤,抑制了 DNA的复 制,破坏了菌体的繁殖能力,从而达到了杀菌的目的。但是紫外 线杀菌需要穿透水层才能起作用,因为污水中的悬浮物、浊度等 都会干扰紫外光的传播。所以处理水的水质是保证紫外线消毒的 先决条件。
10.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此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梭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