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石蛙身上有伤怎么办啊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6 17:39   点击:259  编辑:admin   手机版

石蛙身上有伤怎么办啊

目前没有办法可直接医治,但还是有的

石蛙常见有3种疾病。

1. 红腿病

2.烂皮病

3.胃肠炎

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 1.寄生虫病: 防治:主要注意水质与饵料卫生,对体表寄生虫可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浸泡驱除。 2.红腿病:该病也称败血症,是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疾病,防治:此病应以预防为主,经常注意水体和饵料卫生,尽量减少机械性创伤。可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抑制水体中病菌扩散。对病蛙可用3%的食盐水或20%的磺胺类药液浸泡10分钟。或用磺胺噻唑3g,拌入1kg饵料中投喂。 3.烂皮蛙:该病又称脱皮病和维生素缺乏综合病。发病初期,蛙体背皮肤失去光泽,粘液减少,湿润度减低,并出现干燥的白花纹。视力下降,严重时出现白眼珠,形成瞎眼病。防治:此病在防治上应加强饲料营养。如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应在饵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A、B、C等,同时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4.肠胃病:病蛙开始栖息不定,东爬西窜,游动缓慢,喜欢钻泥。后期平躺在池边和浅滩,不怕惊扰,瘫软无力,全身浮肿,捕捉它时缩头弓背,伸腿闭眼,此病多发生在4~9月份,传染性强。 防治:坚持每天清除食台上的残饵,洗刷食台,定期消毒。发病季节定期用庆大霉素全池泼洒,也可用消炎药制成药饵投喂。 5脑膜炎:患病蛙在水中不停打转,其头向左或右歪转。病蛙死亡率不高,摄食量减少,若不及时处理病蛙,传染很快。防治: 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定期换水。消毒用药可参考使用如“强力杀菌消毒剂, 在饲料中拌入“蛙病宁II号”药物,对该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果。及时处理患病蛙。

有谁搞特种养殖的吗?养殖石蛙风险有多大?蛙病容易防治吗?

这个东西要点技术的

早期石蛙蝌蚪的培育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全长为0.6~1.0厘米,体形似鱼,大都侧卧于孵化池底部,也常利用自身的吸盘吸附在池壁或水草的枝叶上休息,稍微惊动一下有些蝌蚪还会作短距离蹿游。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上时,出膜后3天的蝌蚪开始摄食和靠长尾的摆动在水中游泳。因此,在池中投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金鱼藻、浮萍、杨树根等作为蝌蚪的附着体,使其不会沉入池底被泥沙覆盖致死。

刚脱膜的蝌蚪,游泳能力差,尚不能采食,主要吸收卵黄为营养来维持生命。因此,此时的蝌蚪不宜转池,不需要投喂饵料,也不要搅动水体,让蝌蚪休息。一般脱膜5~6天,其两腮盖完全形成后才开始向外界采食,这时投喂一些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蛋白质流汁饵料。

石蛙蝌蚪期间合理投喂饵料

投饵是蝌蚪培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投饵不足,使蝌蚪处于饥饿状态,必然妨碍其生长发育,而且蝌蚪有饥饿暴食的习性,往往发生相互咬伤现象;投饵过量,既造成浪费饵料,又因残饵过多,污染水质,容易得病。因此,投饵一定要坚持“四定”投饵法。

定质 要求投喂饵料新鲜,清洁适口,切忌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鲜饵在投喂前要洗净消毒。

定位 为便于清理残饵和保持水环境清洁,水池应设置食台,做到定位投放饵料,同时,要注意,不要把饵料投到池底软泥处,以免污染水质,影响蝌蚪生活。

定时 要求日投喂2次,即清晨和傍晚各投喂1次。

定量 根据蝌蚪的体长、摄食情况、天气变化及投喂饵料品种等具体情况,投喂一定量的饵料。

石蛙蝌蚪变态期间的培育

蝌蚪长出后肢芽到前肢伸出和尾部完全吸收,这段时期称为变态期。这段时间的蝌蚪不吃不动。但由于蝌蚪的变态是不同步的,即使是同一日龄的蝌蚪,早变态的已长出四肢,而迟变态的仍是长尾一条,因此,就整体而言,还是要继续投喂,只是投喂量要逐渐减少,直至全部变态成幼蛙。在蝌蚪变态期间,它的身体结构发生很大转变,由腮呼吸变成肺呼吸,口开始裂开张大,体内各系统不断变化,初步适应陆地生活。即由水生过渡到水陆两栖,因此,在池内既要有浅水,又要有滋润的沙质陆地,同时要放些水草或木板之类的漂浮物,使变态时的蝌蚪停在上面,露出水面呼吸和休息,而不能让其长时间潜在水中,并尽可能地防止惊动,使其有个安全的环境变态成幼蛙。

石蛙蝌蚪的变态受温度、饵料营养以及放养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在上半年产卵孵化的蝌蚪,尽可能加强喂养提高温度,多投喂动物性蛋白质饵料,进行强化培育,使其当年变态成幼蛙,以免入冬之前因幼蛙吃不到足够的饵料,体弱瘦小,难以越冬。如果是下半年孵化的蝌蚪,要适当增加放养密度,降低温度,控制饵料投喂量,多投植物性饵料,使其只长个体,延缓变态,尽量让其以蝌蚪的形态越冬,使其到来年变态成幼蛙。

蝌蚪变态是其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稍不注意便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要加强变态期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细水长流,环境安静,定期投喂优质饵料,并在饵料中适当加酵母粉和穿心莲粉等。

石蛙蝌蚪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石蛙蝌蚪期间的主要疾病,患病蝌蚪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动作迟缓而离群,常招致大量死亡。

车轮虫病的病原为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车轮虫,因其反口面观似车轮而得名,侧面观似钟形,它寄生在蝌蚪体表和鳃口,以纤毛摆动在蝌蚪体表滑行,以胞口吃蝌蚪组织细胞和血细胞。

车轮虫病防治方法: 第一、减少蝌蚪的养殖密度,加强营养以预防发病;第二、发病初期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合剂或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第三、每667平方米水面用切碎的韭菜20克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连续进行1-2次,可控制发病蝌蚪不至于恶化死亡。

石蛙红腿病

红腿病是石蛙的常见疾病,红腿病对石蛙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密度大,环境不卫生,使病菌侵入体内引起,具有发病急、传染快,病程1周左右,可引起大量死亡,发病季节长,四季均可发生,但气温在25~30 ℃ 最为严重。精神不振、低头伏地,不食。

石蛙患红腿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洁,密度过大,蛙体外伤等引起。

石蛙患红腿病的主要症状后肢内侧腹下皮肤有出血点、斑,弥漫形成红色部分,蛙指(趾)端发生溃烂,腹部腿部肌肉有条状或点状出血斑。剖检发现脾肿大,肝、肾有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红腿病防治方法

(1 )石蛙养殖池要合理,卫生。

(2 )石蛙养殖池和环境要定期进行消毒。

(3 )定期在饵料中拌加预防药物。

(4 )患病石蛙集中一起用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淋浴,每日一次。

(5 )每千克饵料拌加消炎药30 克,每日2 次。

石蛙胃肠炎

胃肠炎是石蛙常见疾病,患有胃肠炎的石蛙,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患胃肠炎病蛙发病初期活动异常,躁动不安,不分昼夜的围着饲养圈跳,此时是治疗的最好时机。 病发3~5天后,出现部分病蛙不进食,发现个别死蛙,病蛙颜色变成青色,此时如及时治疗基本可治愈。 发病期后,大量病蛙不进食,病蛙反应迟钝,垂头弓背,机体消瘦,此时治疗难度很大,损失也会加大。解剖病蛙可见腹腔积水,胃肠壁严重充血、发炎,石蛙口中有粘液。 防治措施

胃肠炎多发生是环境卫生恶化,水质和饵料不洁有关,因此要保持水质清新,用优碘5×10-6消毒10~15天一次。

石蛙腹水病

腹水病是石蛙的常见疾病, 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放养过密、养殖池水质差,诱发此病。

腹水病石蛙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蛙体表无明显症状,瘫软无力,活动迟钝,厌食,以患病石蛙有腹水为发病的主要症状。解剖观察有大量腹水,腹水呈淡黄色或红黄色,肠胃充血发红,有的石蛙还伴有肝肿大。发病季节5 一10 月。

腹水病预防应定期换新水,保持水质的清新,放养量要适中,不能放养过密,不用变质或霉变的饲料。

腹水病治疗可用每公斤石蛙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20 一50毫克,连用3 天

石蛙腐皮病

石蛙腐皮病又称烂皮病,主要是成蛙和幼蛙都能发病。石蛙放养密度大,水质不良,管理不善,饲料单一,缺乏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 、维生素D ,均易诱发此病。此病有时和红腿病并发。

发病初期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白斑花纹,体色发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肌肉,随后烂皮区域逐渐发展到躯干部,以致整个背部,严重时指骨和颌骨外露。此病全年可发病,流行广、病期长、传染快,从发病到死亡,病程一个月左右,患病蛙死亡率高。

石蛙腐皮病预防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发病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叶菜汁等含维生素的饲料,也可直接添加鱼肝油、动物内脏等富含维生素A 、D 的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不吃变质和霉变的饲料,定期用浓度0 . 1~0 . 3mg / l 水的三氯异氰脲酸消毒或每10 一15 天用浓度为10 ~20mg / l 水的生石灰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捕捉和运输工作,操作要细致,不使蛙体受伤。 治疗时在每公斤 饲料中添加10 ~20ml 的鱼肝油,发病季节,用浓度为0 .1 ~0 . 5mg / l 水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