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畜牧专业的可以考什么资格证书?
可以报考以下证书:
1、动物疫病防治员:通过预防注射,对动物驱虫或者防治疾病。动物疫病防治员:禽流感和口蹄疫让人们意识到动物病毒的巨大危害,动物疫病防治员的作用因此日益重要。特别是随着宠物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动物疾病和病毒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动物检验检疫员通过预防注射,对动物进行定期驱虫和药物预防,卫生消毒等手段预防病害,并通过采集、包装和运送检疫材料,对动物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病畜禽的护理等方法治疗动物疾病。
2、动物检疫检验员:掌握解剖,病理相关知识,检疫屠宰胴体或者是检疫重大疾病等。动物检疫检验员:如今人与动物关系日益亲密,动物检疫检验员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们是动物和人类之间一道安全屏障,保护人类免受动物疾病和病毒的伤害。动物检疫检验员使用现代化检疫、检验仪器、工具解剖动物,并通过感官和经验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鉴别、检查,识别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家畜饲养工:要掌握饲养相关的环境、防疫、饲料、品种、繁育等等。
4、家畜繁殖工:发情鉴定、人工授精、母畜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治等等。
5、执业兽医资格证: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兽医人员的,以后想开宠物医院,必须有持这个证的人才行。执业兽医资格证: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是由农业部颁发给个人,表示具有动物诊疗服务相关知识、技能并可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资格证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
二、不同的生长阶段家畜的饲养管理?
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营养来源,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最近几年,奶业发展迅速,有很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奶牛的行业。在奶牛养殖技术中,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是关注的重点。高产奶牛饲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犊牛、育成奶牛、干奶期奶牛、围产期奶牛、泌乳早期奶牛、直至泌乳中后期的奶牛,每一个阶段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1、初生犊牛通过哺喂初乳,提高抵抗力
犊牛在出生后的1小时内要哺喂初乳,第一次哺喂初乳量一般为1.5~2kg,也有的养殖户建议第一次哺喂4升初乳,第二次哺喂初乳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左右。
初乳一天要喂3~4次,连续饲喂4~5天,然后逐步改为常乳每天喂3次。初乳最好即挤即喂,以保持合适的温度。犊牛一般是用人工哺乳法,方法主要有三种:哺乳壶哺喂法、桶式哺喂法、犊牛饲喂器灌服饲喂法。
(1)哺乳壶哺喂法:要求奶嘴质量要好,固定结实。哺乳时让犊牛自由吮吸,喂量1.5~2kg。
(2)桶式哺喂法:采用奶桶哺喂,要求奶桶固定结实。第一次饲喂时,通常一手持桶,另一手食指和中指(预先清洗干净)蘸乳放入犊牛口中使其吮吸,慢慢抬高桶,使犊牛嘴紧贴牛乳吮吸。习惯后,将手指从犊牛口中抽出,犊牛即会自行吮吸。通常初乳喂量为1.5~2kg。
(3) 犊牛饲喂器灌服哺喂法:犊牛出生后第一次哺喂初乳4升,但新生犊牛还不能主动食入大量初乳,因此多采用犊牛饲喂器进行灌服,灌服时注意卫生和操作,灌服后尽量保持犊牛安静,少运动。
2、犊牛过了初乳期后,改喂营养价值高的精饲料
哺乳期犊牛饲养3~5天的初乳期后,就可以开始喂常乳或混合初乳。犊牛2周左右的时候,开始逐渐改为嫩草和营养价值高的精饲料。诱导犊牛吃精料的方法可在喂奶之后将少许牛奶洒在精料上,或将精料煮成粥加在牛奶中饲喂。
3、初生犊牛管理要点
管理期间要认真细心,做到“三勤”——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保持犊牛舍干燥卫生。随时观察犊牛的精神状况、粪便状态,做好“四定”、“四看”的措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定质:就是给犊牛哺喂健康牛的奶,并防止牛奶变质。
(2)定量:按哺乳计划严格控制哺乳量,从7~10日开始添加犊牛料,同时训练吃干草。
(3)定时:固定喂奶时间,两次饲喂之间的间隔一般为8小时左右。
(4)定温:奶温应保持恒定,不能忽冷忽热,饲喂时温度一般夏天掌握在36~38℃,冬天38~40℃。
(5)看精神:健康犊牛喜欢在运动场活动,有病的犊牛没有精神,活动能力不强。
(6)看食欲:健康犊牛食欲旺盛,抢食,亲近饲养人员,有病的犊牛,没有食欲,吃几口就会走。
(7)看粪便:正常犊牛粪便呈黄褐色,开始吃草后变干呈盘状,若是消化不良时呈灰白,受凉粪便会有气泡,患肠炎时粪便有黏液。
(8)看天气:外界气温11~16℃,犊牛感到舒适,超过这个温度范围,要尽量采取各种措施,避免犊牛不适而影响健康。
三、畜牧业资格证书有几种?
动物疫病防治员:通过预防注射,对动物驱虫或者防治疾病。
动物检疫检验员:掌握解剖,病理相关知识,检疫屠宰胴体或者是检疫重大疾病等。
家畜饲养工:要掌握饲养相关的环境、防疫、饲料、品种、繁育等等。
执业兽医资格证: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兽医人员的,以后想开宠物医院,必须有持这个证的人才行。
四、养殖家畜技术?
1、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喂料时要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欲、粪便。对那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粪便异常者须进一步隔离检查。
2、加强营养。入秋后冷暖空气交替,对于经过较长时间产蛋的母鸡,身体疲劳,若管理不慎,极易停产换羽,此时要增加日粮的营养水平,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多种维生素,配置足够的料槽和水槽,保证每只鸡都有适宜的位置,吃足饮足。
3、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使鸡舍内的小气侯变化幅度不太大,减少日夜温差。对于舍外放养的肉鸡白天温度过高时,要把鸡赶至树荫下或凉棚内,晚上气温低时,赶鸡入舍。
4、补充人工光照。蛋鸡在自然光少于12小时,尤其在9月下旬后,需增加人工光照1至14小时,分早晚二次补充,较为方便。而光照对肉鸡来说,只需提供便于采食、饮水的照明即可,每天光照一般为8—14小时。
5、控制密度,合理分群。根据日龄、饲养和通风条件等,一般地面散养的适宜密度为1—20日龄每平方米30—25只,21—40日龄每平方米20—15只。视日龄、鸡舍大小及时合理分群。
6、鸡舍要求干燥、通风良好。使鸡舍内空气清新,没有异味。
7、“全进全出”制度。一般是根据鸡舍容量,各栋鸡舍的鸡群要依次出售,然后净场2周以上。在此期间实行整栋鸡舍及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鸡舍周围的环境消毒。
五、兽医四大证书?
1、动物疫病防治员:通过预防注射,对动物驱虫或者防治疾病
2、动物检疫检验员:掌握解剖,病理相关知识,检疫屠宰胴体或者是检疫重大疾病等。
3、家畜饲养工:要掌握饲养相关的环境、防疫、饲料、品种、繁育等等。
4、家畜繁殖工:发情鉴定、人工授精、母畜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治等等。
5、执业兽医资格证: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兽医人员的,以后想开宠物医院,必须有持这个证的人才行。
六、家畜高温和寒冷季节的饲养管理如何实施?
夏季持续大范围高温天气,对畜禽生产影响很大。养殖场户必须切实采取措施,科学应对高温,确保畜禽安全度夏。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及时加固畜禽圈舍,防范大风、短时强降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对低洼处的畜禽圈舍要开好排水沟,提前备好排水设备,避免养殖场积水或被淹。
二是及时调整日粮配方。适当增加豆粕等蛋白质饲料比例,减少玉米等能量饲料比例,补充饲喂青绿饲料,改善日粮适口性,提高采食量。提供畜禽充足、清洁饮水,同时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缓解热应激。
三是加强圈舍通风降温。利用风机、湿帘、喷雾、遮阳等设施装备,加强圈舍内通风散热,同时避免地面积水,控制圈舍内湿度,改善畜禽养殖环境。
四是通过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来减少畜禽自身产热,降低圈舍内温度。
五是做好停电应急预案。高温季节往往是用电高峰期,要做好停电应急准备,有条件的规模场应自备发电机,防止突然停电造成重大损失。
六是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加强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未进行免疫的,做好补免。
七是做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便和污水,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定期对栏舍进行消毒灭源,并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八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从源头杜绝随意丢弃畜禽的情况发生,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大家都知道冬天天寒地冻,昼短夜长应如何对家畜的采食进行管理呢,冬天家畜的体内热量消耗大,所以要加大饲喂量给家畜提供可以抗寒的饲料,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夜间给家畜加喂有什么好处呢?
1、肉家畜体内增加了热能,增强了抗寒冷的能力;
2、因为夜间比较安静,所以家畜吃完草料后有利于休息、消化和吸收。
3、可以使肉家畜少得病、精神好生长发育快。
再有,冰冷的饲料在冬季给家畜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冬季用温水搅拌饲料的方法来对家畜进行饲喂工作。
饮水的管理
冬季寒冷,如果让家畜喝下冷水,会使家畜的提问突然下降,消耗大量热能影响长膘,因此冬天饲养家畜,最好要饮用温水,而且最好要先喂后饮,这样有利于家畜饱食后的饲料消化和代谢的正常进行。切忌不能空腹饮水,以免受冻得病。
冬季,由于家畜舍的密封性比较强,空气流通性比较差,家畜舍内阴暗、潮湿、寒冷,极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所以,防止疫病发生是至关重要的。要定期对畜舍进行消毒,保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畜舍每周用过氧乙酸消毒一次,家畜槽每天消毒一次。
冬季是最容易生病的,为了避免因为人的原因导致家畜生病,工作人员每次进出畜舍之前,都要到消毒间进行消毒,消毒间有紫光灯,地面铺有生石灰。
要经常观察家畜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情况,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治病。家畜大多有虫体寄生,会严重影响肉家畜的育肥效果,冬季驱虫有利于肉家畜的过冬和抓膘。驱虫时,将驱虫药倒入饲料中,与饲料充分混合,这样家畜在吃食时,就呢将驱虫药一同吃到肚子里了。驱虫药一般连用2天。切忌有虫不驱或久拖不驱而影响育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