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饲料
饲料是影响鸡肠道的重要因素,因为小鸡吃下去的东西都是要经过肠道消化吸收的。所以在喂食时一定要多多注意。
要知道,鸡在不同的阶段要吃的饲料是不一样的。甚至有时候不仅要看日龄,还要根据鸡的重量等适时调节饲料。并且在更换饲料的时候不应该快速的一次性直接更换,那样的话会引起鸡群的不适,有可能出现应激反应。更换饲料最好的方法是将新旧两种饲料混在一起,慢慢让鸡群适应。
饲料是鸡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所以养鸡户们在购买鸡饲料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农资店去买,千万不要图便宜买劣质饲料,到时候鸡吃了营养不足,体质差容易生病。还有就是在保存饲料上,一定要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饲料发生霉变。
二、喝水
现在正是冬季,天气寒冷,常温的水到了鸡舍都变成了自带冰镇效果的水了,这样对鸡肠道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寒冷的冬季可以给鸡喂一些温水。在喂水时可以少量多次,不用一次喂很多,因为水放太久容易被污染。
三、消毒
在养鸡过程中,养鸡户一定要注意消毒工作的进行。等天气暖和点,可以将鸡群集体赶出鸡舍,对鸡舍进行一个消毒,可以采用熏蒸的办法,等消毒通风后再将鸡集体放进来,不过消毒后一定要注意鸡舍的温度和湿度的把控。
二、家禽养殖技巧?
乌鸡养殖和疾病防治。乌鸡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并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特别低,是中老年人、产孕妇、久病体弱者,特别是心血管病人的最佳营养补品。
1、配料以配好的50公斤混合料为例,需用玉米碴(面)31公斤、豆饼7.5公斤、鱼粉4.5公斤、贝壳粉1公斤、骨粉1公斤、麦麸5公斤,可适当加入些硒、多种维生素,有条件的可在饲料中加入些鲜鱼,用清水搅拌后,用手攥成团状即可直接喂养。
2、饲养方法用上述配好的饲料每天喂3—4次,用量为吃饱不剩食为原则,雏鸡、育成鸡都可用此法。
3、防疫经常在鸡舍内撒白灰消毒,严禁外来人员或不消毒直接进入鸡舍,避免将细菌病毒带入。另外,在气温较高时,要经常给乌鸡喂些大蒜水。
三、鸡养殖技术和方法?
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家禽,它的种类很多,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今天给大家介绍鸡的养殖技术和鸡病防治。
一、鸡的养殖技术
1.选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如果是蛋鸡可选择海兰褐京红一号,这两种鸡都比较好,产蛋率高,适应性强。
2.放牧
通常情况下,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
3.饲料
土鸡生长速度较慢,要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
4.防疫
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比家养的鸡强。但因饲养期长,加上放牧在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所以必须认真按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
二、鸡病防治
大量养殖土鸡,要特别注意病害的防治,常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三种。
1.营养充足,根据鸡龄、品种、类型、体重、用途等喂以全价混合饲料,满足它们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2.精心饲喂,不喂霉变酸败腐烂之料,不饮污浊不洁有毒之水,把好“病从口入”关。
3.创造环境,努力维持鸡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要求舍内空气流通,密度合理,温、湿度适宜。经常清扫洗刷,排除废物,控制污染。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既定的各种饲养管理制度。外来人员谢绝参观,以免带菌入内。
四、养鸡技术知识?
一、合理控料在养鸡中的积极作用:
1、减轻胃肠负担。这一点好理解,饥饿时能让始终高负荷运转的消化道得以短暂的休整。
2、促进消化功能。这方面也好理解,饥饿后使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得以加强。
3、注射、点眼滴鼻或刺种免疫时需要抓鸡,控料两到三个小时可以大大减少抓鸡产生的应激。这方面的机理是饱腹时鸡体的主要代谢是进行消化,所以消化系统内的血液量比空腹时增加许多,而其他系统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导致抗应激能力降低。
4、病后采食量增加太快时适当控料可以保护刚刚恢复的胃肠功能再次受损。这种情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病后采食量大增,增两天后又不增了。.
5、有利于宿便的排出。宿便是指超出正常排泄时间而未排出积存于肠内的粪便。它的颜色一般是黑绿色、黑色或茶褐色,呈泥巴状且均有恶臭气味与正常大便差异较大。养殖户都知道鸡在早晨经常排褐色粪便,俗称糖鸡屎,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宿便,这是鸡的自然天性,现在的肉鸡虽然经过多年的品种选育改良,仍不能改掉这一天性。宿便在体内时间越久对身体的损伤越大,而饥饿有利于宿便的排出。
6、近来科学家发现细胞内线粒体在进行氧化反应时,不仅产生细胞代谢所必须的能量载体ATP,同时还产生一定比例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能降低身体的抵抗力。饥饿时,线粒体产生的ATP和过氧化物的比值增大,即过氧化物减少,而且还能产生抑制过氧化物的酶。体内过氧化物水平下降,机体免疫能力增强。
二、如何控料
1、控料要随机进行,不固定每天的控料时间。早些年我总认为合理的控光能起到控料的作用,现在这个认识有了改变,不能否认间歇光照的功效,只是鸡舍实施间歇光照后鸡会很快就完全适应,因而也不会有过强的饥饿感。所以现在我提倡不定时不定期的控料,越没规律越好,这样能让鸡更充分的有明显的饥饿感,更能发挥饥饿的保健功效。
2、控料的实施次数。控料虽然有很多积极作用,对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肉鸡每日只采食正常量的60%的话,鸡群会非常健康,但是我们养鸡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让鸡活着。过多的控料必然影响鸡群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因此控料不宜太频繁,每次时间一到两个小时左右。肉鸡在养殖过程中控光该怎么进行还怎么进行,育雏时从第三天开始,可以一到两天一次,中期每两到三天一次,三十日龄后每三到四天一次或不进行控料,但是建议每次等料桶全部吃干净后再加料。蛋鸡可以采用不定期的推迟某一次的加料时间一个小时。
3、控料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控料的时间要短,逐步增加,让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避免任何应激的最根本方法。
鸡断喙断嘴相关知识
(1)断喙目的:鸡有雏啄的习性,特别是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鸡更为严重。雏啄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轻者至伤残,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还有节省饲料的效果,降低不必要的死亡率。
(2)鸡雏啄原因:原因较多而复杂,如日粮不平衡,密度大,通风不良,温度高,断水,光线强等,防止雏啄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断喙。
(3)断喙时间:肉仔鸡的断喙时间一般是在7日龄之前进行。这样可以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减少应激及早期啄羽的发生。
(4)断喙方法:断喙是借助于灼热的刀片,切除鸡上、下喙各一部分。一般用专门断喙器,雏期断喙器的孔径7~10日龄为4.4毫米,7~10日龄为4.8毫米。断喙方法是左手抓鸡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的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使鸡缩舌,选择适当的孔径,在离鼻孔2厘米处切断。灼烧时刀片在喙切面四周滚动以压平嘴角,这样可以阻止喙外缘重新生长,如不将喙周围压平,将有5%~10%的成鸡会重新生长喙。
(5)断喙器的选择:建议使用超高温的精品型的断喙器,质量好,效率高,耐用时间久,同时引起鸡的应激反应小。
五、鸡的养殖与管理技术?
1、对于留作种用的鸡,至少在采集受精蛋4周前,将公鸡引入到母鸡群中。同时,在配制的饲料中应增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含量及水溶性维生素(核黄素、泛酸和钴胺素)、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每天提供19g可消化粗蛋白,基本上可以满足肉用种母鸡的蛋大小、蛋重和产蛋率的需要。
2、用于限饲的饲料:为了防止留作种用的大型肉种鸡产蛋阶段过量采食而变成肉仔鸡,人们已经尝试控制其能量采食量的技术,观察特定肉种鸡的体重状况,并限制其饲料采食量,以防止其过于肥胖。采用限饲方案时,应该考虑家禽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家禽的品种。减缓生长速度除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外,还可以减少肉用家禽腹水症和腿病的发生。限饲技术包括在生长阶段限制家禽的采食量,这一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使用高度强化的饲粮,这种饲粮能满足强制限饲情况下鸡的营养需要。种鸡饲粮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硫胺素、生物素、维生素B12、锰和锌等。另外,饲粮中的核黄素、泛酸、吡哆醇和叶酸的含量也应有所增加。
3、公鸡的饲养管理:对公鸡的饲养和管理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公母比例一般以1:(8~lO)较为合适。从收集受精蛋前的4~6周起,公鸡在交配前应接受12~14h的光照。应该定期对公鸡体重进行检查,已经证明,公鸡体重较理想体重减少10%~15%会降低种蛋的受精能力。
六、如何养殖家禽?
家禽的饲养方式是指家禽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饲养方式需要的房舍和设备不同,对家禽的生产性影响程度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放养
放养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粗放的饲养方式。在我国农村一些地区可以看到。一般选择比较开阔的缓山坡或者丘陵地,搭建禽舍,白天自由采食,早晨和傍晚人工补料,晚上在禽舍休息。这种饲养方式可以节省饲料,获得质量比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但是放养的饲养效率低,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二.半舍饲
在禽舍的南北或南侧设有运动场,面积一般是饲养面积的两倍。鸭,鹅比较多。鸡采用半舍饲方式时,在舍内要安装栖息架,冬季地面设有稻草等垫料,夏季可以垫沙子。半舍饲的饲养密度小,只能采用地面散养。
三.舍饲
舍饲是指整个养殖过程在舍内进行,是鸡和肉鸭的主要饲养方式。分为平养和笼养。
平养指鸡在一个平面上活动。设备相对简单,养殖面积比较小。
笼养是指将鸡饲养在用金属焊成的笼子中。主要有点是①可以提高饲养密度,②节省饲料,③鸡不接触地面,④有利于鸡群的防疫,⑤蛋比较干净。缺点在于①投资较大,②种蛋合格率低,③笼养鸡猝死综合征影响较大,④淘汰鸡外观不良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饲养方式,不要盲从的选择,我们应该科学养殖使生产效益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