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什么季节给打牛虫最适合
牛驱虫的必要性
由于肉牛采食粗饲料、牧草等而经常接触地面,因此,消化道内易感染各种线虫,体外也易感染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牛的机体轻度到中度感染寄生虫后,饲料的转化率受到影响,主要是食欲降低和吸收的蛋白质及能量利用率降低,胴体的质量和增重效果也有下降,进而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肉牛在育肥前预饲期内必须对牛只进行驱虫。如果这时候不注意驱虫,那么就会影响牛的采食量以及饲料的转化率,从而影响牛长膘,很多人可能会说这牛长得慢,用了各种催肥药也不管用,这时候就该考虑是否是没有给牛驱虫的缘故。
牛驱虫的时机
牛驱虫的时间要掌握好,在规模大的养殖场,什么时候该驱虫都有时间规定,甚至一些技术人员还专门制作了一套程序,为的就是能给牛定时驱虫。很多牛场会在春季(2-3月)给牛驱一次虫,然后在秋季(8-9月)再驱一次(寄生虫严重的地方,夏季也可增加一次)。春秋两季驱虫是针对大部分的肥牛,如果是母牛,则是在产前驱一次,给怀孕期母牛用的驱虫药得注意,要考虑是否孕畜可用。此外,驱虫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牛在第2天白天排出虫体,便于收集处理。
牛驱虫投药时间
给肉牛驱虫不单要对症下药,还要讲究投药时间。投药过早达不到驱虫效果,太迟则影响肉牛的发育,形成僵肉牛。应根据虫体的种类、发育情况和季节确定驱虫时间。在通常情况下,首次给肉牛驱虫最好选在肉牛体重30公斤左右时进行,这样能一箭多雕,把几种虫一齐打下。
牛驱虫药物的选择
选好驱虫药物。肉牛驱虫的药物选择原则是高效,低毒,经济与使用方便。大规模驱虫时,一定要进行驱虫试验。对驱虫药物的剂量、用法、驱虫效果及毒副作用有一定认识后再大规模应用。此外,可感染牛寄生虫病的虫子种类很多,有的也发生合并性感染。因此,在用药以前,可通过其粪便各种症状进行确诊后,根据感染寄生虫病的虫子种类选择理想的驱虫药,切不可盲目用药。驱线虫药有左旋咪哇、敌百虫、盐酸噻咪哇、呱嗪等,驱吸虫药有硝硫酚和硫双二氯酚等;驱囊虫药有吡哇酮;驱弓形体病有乙氨嘧啶和磺胺类药物等。不论选用何种药物,用一段时间后最好更换另一种,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驱虫效果。
二、牛犊得血虫怎么治疗
静脉注射血虫净,葡萄糖50%的,口服焦虫片!抓紧!祝康复
三、牛主要预防什么病?
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腹泻,口蹄疫,放线菌肺
炎,布鲁氏菌病,小牛附红细胞体,各种寄生虫病
普通病:瘤胃积食,瓣胃堵塞,创伤性网胃心包炎,食道堵塞,奶牛还有酮病,
各种蹄病腿病
产科病:子宫内膜炎,阴道脱出,子宫脱出,直肠脱出,流产,乳房炎等。
四、发现一家畜感染大量寄生虫,该如何处理?
就目前来说,治疗家畜的寄生虫病主要还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购买些相对应的抗寄生虫药物;在购买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家畜购买相应类型的药物。
2、由于寄生在动物体内外的寄生虫多为混合感染,因此时要选择高效、广谱、低毒无残留、投药方便、价格低廉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寄生虫药。
3、为保证驱虫的效果,要选择由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品。
4、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药物要有良好的硬度,表面无斑点。
5、为避免产生耐药性而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在制定驱虫计划时,应选用几种驱虫药,交替使用。
五、如何防治寄生虫病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因素,采取下列几项措施,阻止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
1.消灭传染源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储蓄宿主。此外,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控制或杀灭媒介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者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条件,用驱避剂涂抹皮肤以防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叮刺,对某些寄生虫病还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措施。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