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培羽叶福禄树怎样养?
羽叶福禄桐学名为羽叶南洋参,是五加科南洋森属植物,一种常绿灌木。它原产于原产于南太平洋和亚洲东南部的群岛,目前在我国各地也多有盆栽养殖。它的叶子可药用。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羽叶福禄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殖羽叶福禄桐,可以选择疏松肥沃、透气性佳的土壤。建议可以用5份园土、3份腐叶土、1份腐熟有机肥、1份河沙来配制羽叶福禄桐的花土,这样配制出来的土壤透气性好,也可以满足羽叶福禄桐生长所需养分。
二、盆景发财树的养殖方法是什么?盆景发财树养殖注意事项是什么?
去除徒长枝条,去除时健壮的枝条只留下基部3-4个芽眼即可,也可以留10厘米左右为宜,其他的上部枝条全部剪去,注意整株上的所有枝条要全部修剪,太弱的枝条要从基部剪去,因为它的萌芽力弱,还与其他的壮枝争夺养分,所以不能留。
修剪后的枝条,不要淋雨和喷水,防止腐烂,将修剪后的发财树放在光线比较明亮的地方或是树荫下,要求控制浇水,因为整株上没有叶片的蒸腾,水分的需要就少了。如果浇水过多会腐烂根系,导致修剪复壮失败。可在发芽前施用1-2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料,如20-10-10的复合肥料。并且在此期间浇灌一次杀菌剂来防治根系腐烂,如内吸性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一个月后小枝条就长至5厘米左右,两个月即可观赏。
发财树为多年生常绿灌木,原产于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一带。近年来,经栽培选育,已广泛进入我国城乡家庭。作为家庭栽培,应根据其喜高温多湿、不耐霜寒及干燥的生活习性,着重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注意阳光。发财树性喜高温湿润和阳光照射,不能长时间阴蔽。因此,在养护管理时应置于室内阳光充足处。摆放时,必须使叶面朝向阳光。否则,由于叶片趋光,将使整个枝叶扭曲。另外,每间隔3天至5天,用喷壶向叶片喷水一次,这样既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又可使枝叶更显美观。
二是注意浇水。浇水是养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量少,枝叶发育停滞;水量过大,可能招致烂根死亡;水量适度,则枝叶肥大。浇水的首要原则是宁湿勿干,其次是“两多两少”,即夏季高温季节浇水要多,冬季浇水要少;生长旺盛的大中型植株浇水要多,新分栽入盆的小型植株浇水要少。浇水量过大时,易使植株烂根,导致叶片下垂,失去光泽,甚至脱落。此时,应立即将其移至阴凉处,浇水量减至最少,只要盆土不干即可,每天用喷壶对叶面多次喷水,停止施肥水,大约15天至20天就可逐渐缓过来。
三是注意施肥。发财树为喜肥花木,对肥料的需求量大于常见的其它花木。每年换盆时,肥土的比例可占1/3,甚至更多。肥土的来源广泛,可收集阔叶树落叶腐殖土,加少许田园土和杂骨末、豆饼渣混合配制。此肥土效力高,方便易得,但应注意充分腐熟,以免将叶片“烧”黄。另外,在发财树生长期(5月至9月),每间隔15天,可施用一次腐熟的液肥或混合型育花肥,以促进根深叶茂。
四是注意温度与湿度。发财树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如若温度较低或湿度缺失,常常会出现落叶现象,严重时枝条光秃,不仅有碍观赏,且极易造成植株死亡。因此,莳养时应注意保持15℃以上的温度,并经常给枝叶喷水,以增加必要的湿度。而在深秋和冬季,则应注意做好越冬防寒、防冻管护。
三、澳洲杉喜阴还是喜阳?
喜阳。
澳洲杉,别名南洋衫,常绿乔木。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喜阳,有一定的耐阴力,但要避免夏季暴晒,树冠为宝塔形状。
盆栽时,用园土、腐叶土、泥炭土混合掺拌的基质为最好。盆栽多用小苗,并应根据植株的大小原则合适的花盆。澳洲杉喜散射光,最好放置在室内或者棚内明亮处,除夏季超过32度时,整年都在生长。
四、南洋木叶子发黄?
南洋杉叶子变黄:
1、浇水过多
浇水过多是南洋杉出现叶子变黄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南洋杉的浇水原则是见干见湿,切不可浇水过多或过勤,盆土不干不浇,否则根系缺氧会腐烂,造成难以吸收水分和养分,植株则出现不适的症状,从而叶子开始变黄,所以南洋杉的浇水要根据它的习性来进行。
2、光照太少
南洋杉比较适合种植在庭院中,可以有充足的阳光,在光照良好处养护,南洋杉生长良好,盆栽种植摆设在家中时也要注意光照问题,长期处于光照较弱的居室内,南洋杉会表现出叶片黄化并伴随有叶片脱落的现象,这需要将其追件移至光照较好处,否则植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3、温度不宜
南洋杉在养护中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3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南洋杉的生长不利,南洋杉在温度低于5度时就会叶片发黄,且有少量脱落,温度高但空气湿度低,也会出现大量的黄叶。所以南洋杉养护要注意温度,温度低要移入室内保暖,温度高要注意保持空气的湿润。
4、湿度过低
南洋杉对生长的空气湿度也有要求,相对湿度80%以下的条件下生长最佳,空气湿度太低或风太大造成叶片急性脱水、黄化。这需要将其放在避风处,或经常喷水、洒水,提高空气湿度。
5、虫病害侵染
南洋杉养护较简单,一般不会出现虫害病害,但也要注意防护,病害侵染时南洋杉的叶子也会变黄脱落。一般可以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喷洒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