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方稻田耐低温的水生植物?
菖蒲、旱傘、芦竹、水葱、水毛莨等。
菖蒲,多长在沼泽地,水田边,溪流,耐寒,地下茎可以潜入泥土过冬。
芦竹,喜水湿,有着发达的根状茎 广泛分布在海南、贵州、四川等地。
水葱,多长在水边、湖边、沼泽地、浅水塘等地,在北方地区可顺利过冬。
二、水草种植季节?
、所有水生植物都可以在生长期种植
水生植物多为草本植物,生长期尤其高温季节新梢的萌发生长速度很快,根系在生长季节活动旺盛,极易恢复。一般水生植物根系受伤后能在1-2天内萌发新的根系,生长期种植后,一般经过10-30天植株形态可以得到有效恢复。如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在夏季种植后5-7天可恢复得很好,海寿花(Pontederia cordata)在7-8月份高温季节种植一个月就能开花。需要指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个例外,芦苇是多年生植物,冬季直立茎枯死,翌年从横向根状茎中萌发新植株。在生长季节的初期由于植株幼嫩,起苗时易受伤,影响成活率,如到茎的木质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种植,其成活率才有一定保障。在杭州一般要到7月份以后种植才能保证成活率,7月份以前种植的成活率就难以保证,全军覆没的事例也不少见。
2、耐寒性强的种类可在休眠期种植
如水葱(Scirpus valid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毛花(S.triangulatus)、芦苇、睡莲(Nymphaea tetragona)、芦竹(Arundo donax)、薏苡(Coix lacryma-jobi)、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这些植物受伤的根系能经受住长期低温的考验,这类植物往往原分布于高纬度地带,在地理分布上属于温带和寒带分布类型,在系统发育上进化出抗寒的形态结构,具有抗低温的生理特征。
3、耐寒性差的种类必须在生长期种植
这类植物休眠期种植极易造成冻害。因水生植物种植在水下底泥中,根系不能长期承受低温的影响,伤口难以愈合,恢复极慢或难以恢复,造成冻害致死。如海寿花、花叶水葱(S.validus ‘Zebrinus’)、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旱伞草(C. alternifolius ssp.flabelliformis)、埃及莎草(C. prolifer)、水生美人蕉(Canna sp.)等,有些种类甚至在生长初期还易受冻害不宜种植。这类植物如果在生长期种植,根部土壤温度高,根系活动旺盛,植株恢复快。往往越是高温恢复越快,越是高温越是种植的好季节。
4、低温地区必须在生长期种植
低温地区是相对植物而言的,对于热带植物,亚热带就是低温地区,反之作为温带植物,亚热带则是高温地区了。如原产非洲热带的纸莎草和原产我国华南西南的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等,在我国的江、浙、沪及北部地区只能在生长期种植,否则易遭受冻害致死。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慈姑,慈姑是通过匍匐茎顶端膨大的球茎越冬,第二年从球茎上萌发新植株。在10月份(江、浙、沪及以北地区)以后种植,就容易造成第二年不萌发新植株的现象,因种植的苗来不及长出球茎就遭受霜害致死。
5.一年生水生植物的种植期
一般在春季播种,出苗后定植,到一定规格后才能出圃作工程苗。如芡实(Euryale ferox)、菱属(Trupa )、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还有著名的南美洲植物王莲(Victoria amazzonica) 等。
本文所述的耐寒性是相对笔者所在地江、浙、沪而言的,如在北京等温带地区种植再力花,它就不够耐寒了。
三、芦苇每年返青还是再生?
返青
芦苇是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芦苇属的多年生的禾草植物,虽然芦苇的植株会在冬季枯萎,但是植株的根系却并不会死亡,能够在第二年再次发芽,所以是不需要一年种植一次的。
四、耐热耐寒的水培植物?
富贵竹是很好的成活水培植物。
喜高温、耐涝、高肥力、抗寒。
它喜欢半阴的环境。适宜在排水性好的砂土、半泥砂和冲积粘土中生长。
喜欢温暖的环境。
当温度过低时,由于根系吸水不足,叶尖和叶缘会出现黄褐色斑块。由于对光的要求比较宽松,适合在散射光较强的条件下生长。太强的光照和曝光会使叶子变黄,变绿,生长缓慢。
五、台湾林口的详细资料?
林口乡公所网站:
地理位置:
台北县林口乡,位於大台北地区之西的红土台地上,海拔高250公尺,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东与五股乡为界,北邻八里乡,东南与泰山乡为邻,南壤桃园芦竹、龟山两乡,西滨台湾海峡,南北向西滨公路由本乡西部经过。
区位及地质:
林口乡是位於台湾西部沿海,八里乡和桃园县之间的纵谷台地,临山面海具有良好之地理景观条件。丘凌山脉绵延不绝,临接台湾海峡,东北季风强劲。地型大致上分为两大类:一为纵谷地,属冲积层,地质包括砾石、砂及黏土。一为台地,属林口层,表土地质为红土及砂,深层则为砾石。全乡面积5415.19公顷中,台地部份占2300公顷,纵谷丘陵占地3115公顷。
气候及生态:
林口乡位在亚热带气候区。有典型亚热带温和气候条件和丛林山野景观。发源於丘凌台地上的林口溪、嘉溪雅坑溪、宝斗厝坑溪、瑞树坑溪、后坑溪等五大溪皆由南向北流入台湾海峡,这些溪流都无法提供水利功能。虽然林口乡天然的幽谷及丘凌地提供一良好生活环境,自然地形同时也限制与周边乡镇上的互动,在汉人未全面垦殖台湾北部以前,是独立的聚落生活型态。
交通概况:
联外交通:距离台北市区仅二十公里,经由中山高速公路到台北火车站,约半小时可底达。联外交通方面除有高速公路,还有省道(西滨公路)、县道(105、106、108)等,班车有三重客运(通往泰山、八里、树林、新庄、板桥、台北)、桃园客运(通往芦竹、龟山、桃园市),目前林口高速公路 第二交流道已完工通车,联外交通更为便利。
文化:
本乡有南北管、八音之社区团体,无论居台地或纵谷,每逢年节迎神赛会,均於各大庆典活动中献艺。
本乡南北管艺术研究会於八十七年三月份向有关单位办理申请,按人民团体组织法顺利完成合法程序,本会正式得以成立,本会集合了乐林园(林口)、悦乐轩(头湖)、福乐社(后湖)、中兴社(菁湖)、平乐社(太平)、宝乐轩(嘉宝)、复兴社(瑞平)等各轩社。本会於各大庆典活动中献艺,平时与本乡其他轩社保持联系亲如兄弟,互相交换南北管艺术启承政府复兴中华文化、保存国粹,薪火相传之精神。特别是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佛祖圣诞,直属地区值年庆典,更是热闹非凡。此举皆薪传中原文化并发扬光大,是本乡无形的文化资产。
树林口文史工作室负责人郭朝宗,有鉴於本地偶戏日渐式微,於是筹组中华偶戏艺术发展促进会,该会主要任务乃在调查研究,并出版我国偶戏艺术,及与戏剧工艺之相关发展。并主办或承办政府机关、民间团体各项偶戏,及民俗艺术传承计划或民俗研习活动。期望能综合各艺术及幼教相关人士,推动偶戏亲子生活教育,研究各类偶剧和对幼儿剧启发性的戏剧教学教案,并增进国际交流。
教育:
一、 学校教育:
大专院校二所(国立侨大先修班、私立醒吾技术学院)
高中三所(国立林口启智学校、林口高中、私立醒吾中学高中职)
国中三所(林口国中、崇林国中、私立醒吾中学国中初)
国民小学共七所(林口国小、南势国小、丽园国小、丽林国小、嘉宝国小、兴福国小、瑞平国小)
二、 学前教育:
本乡乡立托儿所
本乡辖区广阔,而托儿所的设置,基於照顾社区居民的便利性,分散各社区,计有林口、东林、菁湖、湖北、嘉宝、东势六所,总计有12班,收托幼童三百名人。各分所之园地建物面积广阔,室内外均有游乐设施,不论晴雨,全天候给予幼童学习的活动空间,安全又方便。而14位保育员皆具有事业资格、且深具爱心、热忱、有责任心、事业服务技能及托育服务的长期经验。乡立托儿所在乡长的带领下,全力提升托育服务品质,并负起学前幼童的教保重责,积极拓展全乡的儿童福利工作,期许乡政扩大为民服务之领域,以落实社会福利。
三、 社会教育:
乡立图书馆
本乡为响应政府「一乡一图书馆」政策,致力推广基层文化建设,遂於民国七十五年开始筹划建馆,则定於本乡国宅一九-六号邻里公园预定地兴建图书馆。於民国七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正式开馆供民众使用。本馆隶属於林口乡公所,为最基层的社会教育机构及社教文化中心。民众可在此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与最新资讯。
工业:
林口原是砖窑林立、茶园处处的老台地,民国六十四年为林口砖窑业的兴盛期,乡境内的砖窑厂多位於东部交通路线旁,方便砖货运输。然而随著自动生产砖窑厂的大量出现、建筑技术的日益改进-建材多以钢筋水泥为主,使得本乡境内传统的砖窑厂才转趋没落。另因林口新市镇的开发,许多砖厂被划为特定用地、或被辟为道路,导致林口砖窑厂快速消失,结束本乡砖窑的风华。
政府为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台北都会区人口成长的压力、引进工业人口带动其他各行业之蓬勃发展,促进林口新市镇之地方繁荣及人口成长,特於林口东林村粉寮规划「工二工业区」并於民国七十一年完成开发,目前有近二百家厂商进驻,以塑胶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及电力电子业为重。
商业:
本乡传统以种茶及砖窑为业,从民国五十八年林口新市镇计画发表以来,本乡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变,民国六十八年第一期计画开始实施之后,农业活动急剧下降,而代之以新兴的工商业。
南势、东势两村邻接交流道,占地利之便,而为运输及仓储业重要的分布地带;而批发、零售、餐饮业、大型量贩店等主要分布在林口路与中正路两条路上,为本乡传统的商业街,亦为本乡居民平时消费之所在。林口路上的公有零售市场,设有四十一个摊位,以传统市场方式经营,中山路也是旧社区的金融区、行政区。
至於新社区,包括文化一路、文化二路、仁爱路等区域,则有室内设计、室内装潢、不动产业、直销、保险、银行、较趋高价位的餐饮业等,而「夜市」也是乡民消费的重要场所,目前林口路每星期三、忠孝路399巷附近每星期日,皆有摊贩驻足。
农牧业:
往昔本乡皆以务农为主,自从政府颁布实施开发林口新市镇以来,地方建设不断更新,就业人口的流入,使典型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农、工、商混合的社会型态,而太平、瑞平、嘉宝、下福、顶福等五个靠近海边的村落,因距离高速公路较远,未规划成开发地带,为本乡目前主要的农业栽培地,不论是本乡特有的茶叶、绿竹笋、水稻、文旦柚及各种蔬菜,皆有非常专业化的栽培。
在畜牧业方面,以饲养牛、猪、羊、鸡、鸭、鹅等为主,分布在太平、瑞平、嘉宝、下福、顶福等五个靠近海边的村落为主。
展望:
林口乡位处台湾北部的沿海台地上,全乡面绩为五四一五、一九公顷,是台北盆地西边的屏障,更是台北市的副都会区。
林口乡民以往皆以务农为主,自从政府颁布实施开发林口新市镇以来,使得地方建设不断的更新,更促使乡民生活水准日益提升。
林口乡地形分为台地与丘陵地二种,台地部份隶属於都市计画,又因工业区之开发及住宅之兴建,就业人口的流入间接带动乡内之繁荣;使典型之农业社会,转变为农、工、商混合之社会型态,在政府积极开发下现代化笔直的道路及各种住宅商业区已逐渐形成规模;另丘陵地大部份为都市计画保护区,仍旧保有传统的农业型态,但因配合时代的脚步,虽然名为乡下,却已是交通发达、农业进步的多样化农村。不论是本乡特有之茶叶、绿竹笋、水稻、文旦柚及各种蔬菜,皆有非常专业化的栽培。
目前,林口正积极的蜕变,不论是整顿乡内交通停车问题,农业型态的更新,工商住宅的整体规划;让林口新市镇注入更多的活力;创造璀灿的、无限潜力的新兴城镇。所以现在的林口是不断的、向前的在蜕变中无限的积极发展;迈向未来的台北副都会,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都市之形成是指日可待的。
维基百科:
林口乡,旧名树林口、坪顶,是台湾台北县的一个乡级次级行政区,位於林口台地上,海拔高250公尺,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东与五股乡为界,北邻八里乡,东南与泰山乡为邻,南壤桃园芦竹、龟山两乡,西滨台湾海峡。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交流道就在林口南部。境内以竹林山观音寺为较重要的地标。长庚医院林口总院及体育园区(林口体育馆)设於桃园县龟山乡,紧临本乡。林口乡地广人稀,总人口约6万人(2006),不过随著交通建设的开发及工业区、新市镇重划区陆续开发,林口乡已经由农业乡逐步转变为工业、商业与农业共存的乡镇。重划区内最多大楼聚集的路段为文化一路、文化二路、忠孝路及仁爱路这4条路段所围起的街廓。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史前遗迹
1.2 汉人垦殖
1.3 行政区变迁
2 地理环境
3 著名地标
3.1 竹林山观音寺
3.2 林口火力发电厂
3.3 林口高尔夫球场
4 交通
5 林口新市镇
6 教育
7 参考资料
8 外部连结
[编辑] 历史
[编辑] 史前遗迹
林口之住民,始於台湾原住民凯达格兰族。林口考古的最重大发现,是1997年发现分布於林口与八里沿岸的「太平村遗址」。出土文物分为石器、陶器、化石三类,根据出土文物判断为一有多重文化层垒压的遗址,几乎涵盖了台湾北部地区大部分的史前文化层,如大坌坑文化、圆山文化、植物园文化、十三行文化等,而学者刘益昌也证实,在太平村海域发现一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与下颚骨,是台湾出土最完整的人类化石,出土时并伴随加工过的动物骨骸与陶器,证实上万年前林口、八里一带就有人类活动。
[编辑] 汉人垦殖
1642年,根据荷兰人的记录推断,林口一带为八里坌社的原住民所居。郁永河的裨海纪游一书中,也记载在康熙年间(1697)的台北平原有「八里分」(八里坌)社,属於淡水总社。汉人对林口的开垦,首先以林口北部的海岸平原开始。至乾隆五年(1740),林口地区已经有汉人聚落「大湾庄」(今日的大、小南湾,位於海边)的存在。至1760年,在今日的林口区域记载有「大南湾」、「小南湾」、「大牛稠庄」(今日的南势村一带)等汉人聚落,,显示汉人已经由海岸逐渐登上林口台地。其中开垦者多为泉洲人,在南势埔尾一带,也有粤人加入开垦,成为林口少见的粤籍聚落。此时八里坌社仍在记载中,显示原住民仍在林口活动。而其中位於交通要道的树林口(今日的林口街)一带,也逐渐形成了大的庄落,成为林口的中心。1871年,林口又出现了「大坪顶庄」,光绪年间,再出现「瑞树坑庄」,林口的聚落分布大致完成。
[编辑] 行政区变迁
1875年(光绪元年),林口的行政区属於淡水县八里坌堡,1895年台湾割让日本后,林口属於台北县淡水支听管辖。1899年隶沪尾办务署,1902年废县为厅,属於台北厅沪尾支厅。1909年,支厅下设区署,林口西南部的东林、菁湖、湖南三村,隶属新庄支厅树林口区,东北部隶属大南湾区。1910年废县为州,隶属台北州新庄郡林口庄。战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更改为林口乡,属於新庄区的一部份。1950年后废区,改由台北县直辖,直至今日。
今日林口乡共下辖有东林村、林口村、西林村、菁湖村、中湖村、湖北村、湖南村、南势村、东势村、顶福村、下福村、嘉宝村、瑞平村、太平村、丽林村、仁爱村、丽园村等村。
[编辑] 地理环境
林口乡主要是由林口台地为主体所组成。地形有平坦的台地面(占42%)、丘陵谷地(57%),还有部分的滨海滩地。台地东北方紧邻观音山,以河谷为界、东南边以新庄断层与台北盆地相邻、西侧与桃园台地相接,中隔南崁溪。由於台地地势平坦,缺乏屏障、因此林口经常风力强劲。而由於气候高温多雨,台地上的泥土淋溶作用旺盛,因而形成强酸、不肥沃的红土层,不利农耕,只利於茶树栽种与红砖的生产。加上日治时期,日人积极开发,设茶业传习所,广植茶树。因此林口的茶园的开垦与红砖制造业曾盛极一时。
林口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台风与豪雨;冬季则寒冷潮湿。由於林口濒临海岸,加上台地地形缺少屏障,风势强劲,因此夏季与北部其他地区相比,显的凉爽、冬季则比较寒冷。根据中央气象局在1996~2000年的资料显示,年平均温为22.1度,最冷月均温15.1度,最热月均温28.7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5%,二月至三月湿度可达84%,十分潮湿。
[编辑] 著名地标
[编辑] 竹林山观音寺
主条目:竹林山观音寺
竹林山寺的庭园竹林山观音寺,是位於台湾台北县林口乡的著名景点,位於林口乡竹林路325号,为一佛道混合寺庙,奉祀十八手观音,香火鼎盛。庙前有占地约两万坪(约66000平方公尺)的中式庭园,供游人休憩,由於园中种植樱花,春天常涌入赏樱人潮。
[编辑] 林口火力发电厂
由台地沿著山路而下,在接近八里乡的海岸边,在山坡上远眺即可见到滨海的林口火力发电厂之大烟囱,与林口一带的台湾海峡美景。林口火力发电厂为远东地区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所产生电力专供台湾北部工业用途。
[编辑] 林口高尔夫球场
林口高尔夫球场为1963年,由政府官员与社会人士如吴三连、许水德等人所筹建,适逢林口茶业不振,由林口乡公所负责茶园土地收购工作而建成,目前共有球道27洞,为台湾早期著名的高尔夫球场,常有达官贵人往来其间。
[编辑] 交通
三重客运、泛航通运行经中山高速公路至台北车站,尖峰时间每10至15分钟即有一班。车程约45分钟。
桃园机场捷运施工中,主线将掠过林口乡南端,并有延伸林口市区的支线计画。
台湾铁路管理局林口线虽以林口而名,但试办客运车站皆不位於林口乡境,路线亦未经过林口市区。
[编辑] 林口新市镇
主条目:林口新市镇
1968年起,政府就计画在林口成立新市镇,以抒解台北市的剩余人口。1975年发布实施以中山高路公路林口交流道为中心,包括了林口特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规划。
林口交流道以北属台北县林口乡,以南为桃园县龟山乡,新市镇横跨两乡但仍冠名林口。而新市镇多数设施,如林口长庚医院、林口体育园区等事实上位於龟山乡而非林口乡。
然而,新市镇却因种种原因而发展缓慢,原本预计25万的人的规模也缩减到8万人。不过在日后林口长庚医院的设立下带来商机,使使新市镇开始有了起色。加上近年来机场捷运计画在此地设站,与新市镇附近龟山乡的华亚科技园区之开发,更带动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目前的林口新市镇正蓬勃发展中。
[编辑] 教育
林口共有两所大学(包括分部),两所高中与数所国中小学,教育体系完整。
区分 数目 名称
大学 2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林口校区侨生先修部
私立醒吾技术学院
高中 2 国立林口高中
私立醒吾高级中学(国中、高中、高职)
特教 1 国立林口启智学校
国中 2 县立林口国中
县立崇林国中
国小 7 县立林口国小
县立南势国小
县立丽林国小
县立丽园国小
县立嘉宝国小
县立兴福国小
县立瑞平国小
[编辑] 参考资料
「竹林山观音寺简介」,竹林山观音寺。
「林口乡志」,林口乡公所,2001年。
[编辑]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