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类如何应对蝗虫威胁?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5 19:15   点击: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蝗虫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破坏大量农作物,破坏植物。比如蔬菜、水果、棉花以及其它植物,基本上绿色植物都是蝗虫的食物。

大家都知道,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人类吃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农业,而且人类饲养的动物里面,也有一大部分要依赖农作物生存,如果蝗虫灾难得不到解决,那么人类将会失去食物而无法生存。

如何应对蝗虫灾害?

应对蝗虫灾难要以预防压制为主,后期灭杀为辅。

除了人工措施来改变蝗虫生存环境减少蝗虫数量之外,蝗虫的天敌也能减少蝗虫数量,比如粉红椋鸟、鸡鸭鹅等家禽。之前不是有新闻说不对,浙江3万只鸭子乘飞机到新疆大战蝗虫吗?

大自然真的很奇妙,野生动物跟人类的关系真的又爱又恨,有的动物是人类朋友,对人类的生存有帮助,比如那些害虫的天敌就是我们的朋友,所以人类要想在地球生存,也要维持住生态平衡!

中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发现的规律。他找到了飞蝗次生型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的机制,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飞蝗治理策略与措施。有了理论基础,中国构建了一套包括治理规划、机构设置、防治设施在内的防治体系。

第一招,釜底抽薪。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减少裸露面积,通过改造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彻底消除适宜蝗虫滋生的土壤。

第二招,养螳螂来捕蝉。蝗虫也有天敌,粉红椋鸟便是。上世纪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砖混鸟巢的办法,招引粉红椋鸟迁徙至此,剿灭蝗虫。新疆还专门养殖鸡鸭,乃至从外地引进外援,用以捕食蝗虫。

第三招,黑科技。无人机+最新研制的化学药剂,灭杀能力大大提升。第四招,联动协作。国内几个重点蝗区成立了防控指挥部,国际上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老挝合作,防控治理蝗灾。

生态系统有它本来的食物链,蝗虫的数量之所以突然的增加,就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甚至我们可以种一些蝗虫不吃的植物作为隔离带。其次就是注意对蝗虫天敌的保护,蝗虫的天敌有很多,包括青蛙、蜥蜴、各种鸟类,如果蝗虫已经到了遮天蔽日的地步,那它的天敌可想而知已经凋零殆尽……所以,人类一定要少吃点野生动物,放鸟类一条生路,让它们替我们去澄清寰宇,改善自然吧。想到这里,突然觉得人世上可能还真的有因果循环的道理。最后,最快速的办法就是农药了,马拉硫磷、敌敌畏,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这是万不得已才使用的手段。生态圈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如果这些农药进入蝗虫的体内,也就相应的进入了许多其他动物昆虫的体内,甚至会有一天会还给人类。

蝗军

第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有些种类的蝗虫,如东亚飞蝗,它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我们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这样的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第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很多种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虫,如泽蛙、金线蛙、林蛙、黑斑蛙还有黑眶蛤蟆、中华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泽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头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头蝗蝻。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尽,庄稼免于受害。我国记载吃蝗虫的鸟有18种,包括海鸥、伯劳、灰喜鹊、喜鹊、草鹭、椋鸟等。我曾经在天津大港水库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观察到有大批海鸥飞到发生程度高的地块捕食蝗虫的情形。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而蝗虫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他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爆发,除非由于某些原因,蝗虫的天敌没有能力控制下蝗虫则大爆发。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

种植可以招引天敌的植物,如中华雏蜂虻和芫青的幼虫捕食蝗虫的卵,成虫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虫发生地种植开花植物,为天敌成虫提供补充食物,提高天敌的数量,控制蝗虫;

第三:农药防治:

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

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经过一段时间后,蝗虫因得病而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量下降,直至死亡。蝗虫一旦得了微孢子虫病,它就成为了传染源,到处传播微孢子虫,而且得了病的蝗虫它产下的卵也带有微孢子虫。这种病可以通过食物污染、蝗虫相互咬食,在蝗虫群中传播,形成长期的流行病,就像是流感一样。因此一次防治后,该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

人类应对蝗虫威胁的方法有:

1。生态防治技术:沿海蝗区采用蓄水、竹子栽培,种植苜蓿、刺槐、刺槐、棉花、冬枣等蝗虫非饲用植物,改造蝗虫孳生地,压缩发生面积;湖滨、涝蝗区,结合水采取分级整治、建塘养鱼、果蔬养鱼等措施,改造生态环境,抑制蝗虫的发生;在江河蝗灾区,要实施沟、路、林网络,改善滩区生产条件,搞好开垦集约化种植,利用滩涂草地资源,发展牧草种植和畜牧业,减少蝗虫孳生环境,减少蝗虫暴发频率;在川藏蝗灾发生区,可以种植沙棘用以改善蝗虫的繁殖环境。在蝗虫常年重复发生的地区,采取开垦种植、减少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等措施,可以破坏蝗虫产卵的适宜环境,减少虫源基数,降低发生程度。

2。生物防治技术:以之中、高密度区(蝗虫密度5m2下列,蝗虫密度20m2下列)和生态敏感区(包括湖泊、水库、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禁止、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的区域)为重点利用蝗虫微孢子虫、蓝僵菌等微生物农药,恰当使用煎熬参碱和印楝素等植物农药,可用于新疆等地区的病害防治。生态敏感区可在3龄后降低防治指标,采取生物防治措施。适当时,应在四周设置隔离带进行化学封锁。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应急防治主要用于低密度地区(蝗虫密度大于5m2,蝗虫密度大于20m2)。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三唑磷、吡虫啉等农药。在500公顷超过的集中区域,建议开展飞机防控,推广GPS飞机导航准确应用技术和航空喷涂作业监控测量系统,监控作业质量,确保防控效果。在分散面积缺乏500公顷的地区,可以组织植保专业防治机构,利用大型喷药机进行防治。重点推广超低流量喷雾技术。在芦苇、甘蔗、玉米等高秆作物和环境简单地区推广烟雾防治机。我们应该选择早晨还是晚上。在化学防治之中,应考虑条带栋隔施用,并预留恰当的生物天敌避难区。

蝗虫是一种比较少的昆虫,我们在生活中尤其是农村是经常见的,但是,如果蝗虫成灾的话,也是非常可怕的。可以说蝗虫过处,寸草不生。最近,继东非蝗灾之后,红海两岸,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伊朗西南海岸区域都受到了蝗灾的威胁。针对蝗灾,其实是有很多的方法的。我们可以采用药物杀灭,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但是,药物灭杀成本高,还会有农药残留,容易污染环境,而生物防治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修复生物链,一举多得。所以我们都看到新闻报道了,浙江10万鸭子即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这就是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应对蝗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