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牦牛有哪些生长特征?牦牛有哪些生长特征?
由于特殊生态环境和极强的自然选择,使牦牛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畜种的生物学特性,对适应高寒草地有一整套独特的体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
(1)牦牛适应高山草原少氧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牦牛生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暖季可上升到5000米以上。这些地区空气中含氧量只及海平面的1/3~1/2。牦牛之所以能够适应于空气稀薄、大气压低的缺氧环境,是由它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牦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特性,在躯体结构上相应发生某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气管、胸腔的结构及呼吸、脉搏、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上。牦牛的气管较普通牛短而粗大,由50~53个软骨环组成,长44~51厘米,较普通牛短14~21厘米。断面呈半月形,口径为13~14.5厘米。气管软骨环两端间的距离大,且软骨环两端间的肌肉长而发达。使其能适应频速呼吸,在高原少氧环境下较普通牛单位时间增加了气体交换量,以获得更多的氧。牦牛胸腔比普通牛大而发达。心脏发达,脉搏血输出量大,血液循环快,能满足机体在寒冷条件下对热量的需要。肺活量大,由于呼吸频率的增加,相应增加了氧气含量,能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牦牛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含量高,能使血液中结合较多的氧气,增加血液中氧的容量,加快氧的运输,补偿其维持生理活动和生产过程对氧的需求。牦牛具有呼吸、脉搏快,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的生理特点,使它在少氧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代偿性机能,因而能适合海拔高、气压低和氧气少的高寒地区。
(2)牦牛适应高山草原寒冷气候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高山草原上,气候寒冷、潮湿,年平均气温0℃左右,温度变化剧烈。牦牛在-30~-40℃仍可照常生活,产区冷季漫长,半年冰冻雪封,有些地区甚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牦牛仍能适应。牦牛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表现在散热机能不发达。因而牦牛是一个极不耐热的畜种,相反牦牛对低温环境具有适应性。牦牛的皮肤比较厚,真皮层及下面的脂肪层发育较好,容易沉积皮下脂肪,脂肪层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防止体热过度地散发,形成机体的贮能保温层。牦牛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为了适应高寒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外形紧凑、垂皮小、外周附件和体表皱褶少的体态,因此散热量小。在牦牛同寒冷气候条件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保存了有利于耐寒的被毛变异。牦牛全身着生长而密的粗毛,长而粗的被毛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进入冷季后,粗毛间密生绒毛,使躯体免受风雪严寒冻害。牦牛被毛是由不同毛纤维类型组成的混型被毛,较单一纤维类型被毛增加了绝热层次和厚度,具有很高的保温性能。同时,肩部、胸腹下部和大腿部还密生长毛,便于保温。另外,牦牛汗腺发育差,可减少体表的蒸发散热,降低因严寒而对热能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牦牛怕热,遇到气温升高,天气闷热时,则表现烦躁不安,停止采食,向山顶或山口转移,以求凉爽,躲避蚊蝇袭扰。因此,牦牛对低温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性和很大的可塑性。
(3)牦牛适应高山草原矮草采食的生物学特性
牦牛对高山草原矮草的采食有良好的适应特性,主要表现在牦牛鼻镜小、嘴唇薄而灵活、口裂亦较小。舌稍短,而舌端宽而钝圆有力,舌面的丝状乳头发达而角质化。牙齿齿质硬而耐磨。牦牛既能卷食高草,也能用牙齿啃食3~5厘米高的矮草,冬春季还能用舌舔食被踏碎或被风吹、鼠咬断的浮草。这样多种采食方式的结合,才能充分利用不同草层的牧草,尽可能多采食。高山草原的冬春季,牧草往往被积雪覆盖。在饥饿的情况下,牦牛可以用蹄子刨开10~20厘米厚的积雪,也可以用颜面撞开堆积的厚雪啃食枯萎矮草。夏秋可用舌卷食高草,采食能力极强,且行动敏捷。善于走高山险路、陡坡及沼泽地,也能钻入荆棘灌木丛中采食。夏季遇到天气骤变,雨、雪、冰雹交加时仍照常采食。由于牦牛瘤胃蠕动频率较恒定,几乎不受采食与否和饥饱的影响,因而能终年放牧。牦牛的牧食过程,随年龄、性别、个体等有一定差异。一般成年母牛、公牛、驮牛能勤奋采食,较青年牛游走少。年龄大的牛牧食周期长,这是由于年龄大、体大、消化道容量大,但采食速度较慢,只有多采食,减少游走,才能饱腹。
二、植物的生长有哪些特征?
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三个特征: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1细胞生长是指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过程,其表现形式为细胞重量增加的同时,细胞体积亦增长。
2细胞分裂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过程,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植物分化出根、茎、叶、花等器官。
3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 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
三、金鱼藻生长速度?
长得快。金鱼藻无根,全株沉于水中,因而生长与光照关系密切,当水过于浑浊,水中透入光线较少,金鱼藻生长不好,但当水清透入阳光后仍可恢复生长。
在2%-3%的光强下,生长较慢。5%-10%的光强下,生长迅速,但强烈光照会使金鱼藻死亡。
四、金鱼藻生长周期?
金鱼藻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软草、鱼草金鱼藻在小湖中生长多年,并在池塘和沟渠中很常见。它可以用作猪,鱼和家禽的饲料。整个草药都可以用作药材,并且可以在所有季节采摘和干燥。金鱼藻的开花期是6月至7月,而果实期是8月至10月。
五、青苔生长的条件有哪些?
1、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依空气湿度而定)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2、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青苔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最大的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简单的种类,与藻类相似,成扁平的叶状体。
3、池塘秋、冬季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未进行清池、消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一待水温适宜就开始萌发。
4、五月份放养苗时,肥水工作做得不好,致使水过清,阳光直接照射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由于水温的回升和阳光的照射,很快的萌发生长。
5、外面水源里有青苔,进水时不小心将青苔带入池中,由于池塘营养足、条件适宜,导致青苔疯狂生长。
六、麦菜生长条件有哪些?
麦菜喜冷凉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喜土壤湿润;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喜光也耐阴;病虫害很少,如果种植过密可能会有霜霉病,管理得当,种植中几乎不用喷药。
如果有条件的话比如有育苗设备和设施最好先育苗后移栽,规模化的大面种植更要这样,种出来的麦菜才会长势一致。
七、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哪些?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其中空气和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氮磷钾三要素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氮元素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磷元素促进种子果实成熟,钾元素促进淀粉形成与运输。
八、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温度: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故实验室中常用37℃恒温箱培养细菌.个别细菌如鼠疫杆菌在28~30℃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嗜热菌能在50~60℃下生长,海洋细菌嗜低温,可在0~30℃条件下生长.营养物质:细菌在机体外人工培养,必须按细菌的种类嗜性满足其营养需要. 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酸碱度为pH7.2~7.6,在此pH下,细菌的酶活性强,生长繁殖旺盛.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pH8.4~9.2的碱性条件下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在pH6.5~6.8最适宜.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类产生酸,pH下降,不利于细菌生长.必要的气体:细菌所需要的气体主要是氧气,有的细菌还需要C02.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盐浓度和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是安全的,少数细菌如嗜盐菌需要在高浓度(3%)的NaCl环境中生长良好。合适的pH:大多数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原菌合适的pH为7.2~7.6.少数细菌对pH的需要明显不同,如霍乱弧菌pH8.4~9.2,结核分枝杆菌pH6.5~6.8,乳酸杆菌pH5.5.细菌的繁殖:细菌可以以无性或者遗传重组两种方式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一个细菌细胞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并且单个细胞也会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发生遗传变异:突变(细胞自身的遗传密码发生随机改变),转化(无修饰的DNA从一个细菌转移到溶液中另一个细菌中),转染(病毒的或细菌的DNA,或者两者的DNA,通过噬菌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细菌接合(一个细菌的DNA通过两细菌间形成的特殊的蛋白质结构,接合菌毛,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菌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DNA,然后进行分裂,将重组的基因组传给后代。许多细菌都含有包含染色体外DNA的质粒。
九、金鱼藻的生长时间?
金鱼藻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软草、鱼草金鱼藻在小湖中生长多年,并在池塘和沟渠中很常见。它可以用作猪,鱼和家禽的饲料。整个草药都可以用作药材,并且可以在所有季节采摘和干燥。金鱼藻的开花期是6月至7月,而果实期是8月至10月。
十、金鱼藻的生长方式?
最佳繁殖时间:金鱼藻一般以秋后播种,繁殖为适,10~11月为好。
最佳生长土壤:金鱼藻对土壤要求不高,土壤宜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
生长湿度要求:金鱼藻要求空气湿度较小,果实发育则供给充足的水分。种子成熟期:空气干燥 休眠或半休眠期:减少浇水,以防烂根 3.4土壤。
最佳生长温度:金鱼藻较耐寒,不耐热,生长适温,9月至翌年3月为7~10℃,3~9月为13~16℃,幼苗在5℃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高温对金鱼藻生长发育不利,开花适温为15~16℃,有些品种温度超过15℃,不出现分枝,影响株态。
最佳生长光照:金鱼藻为喜光性草本。阳光充足条件下,植株矮生,丛状紧凑,生长整齐,高度一致,开花整齐,花色鲜艳。半阴条件下,植株生长偏高,花序伸长,花色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