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蟹塘金鱼藻的栽培技术?
金鱼藻别名松鼠尾、毛刷草,属沉水漂浮性水草,纲落泥无根,轮生8~10片针形叶,叶节间生芽分枝,枝条繁殖。该水草生长旺盛,嫩绿多汁,但草鱼、团头鲂不食,而河蟹特别爱吃。因此是河蟹的专用水草。每亩水面一季可产鲜草5000多千克,经济效益可观。现将金鱼藻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河蟹池种植管理 移栽时间在4月中下旬,或当地水温稳定通过11℃即可。起苗前要注意天气变化,栽雨不栽风,下雨天可以移栽,起大风禁止起苗移栽,防止嫩头失水枯死。将事先准备好的苗在下午3点之后起水理顺。如移栽池水深l.2~1.5米,金鱼草藻的长度留1.2米,水深0.5~0.6米,草茎留0.5米。准备一些手指粗细的棍子,棍子长短视水深浅而定,以齐水面为宜。在棍子入土的一头离10厘米处用橡皮筋绷上3~4根金鱼藻,每蓬嫩头不超过10个,分级排放。 移栽时做到,深水区稀,浅水区密,肥水池稀,瘦水池密,急着用则密,待着用则稀的原则,一般栽插密度为深水区1.5米×1.5米栽l蓬,浅水区l米×l米栽l蓬,以此类推。栽插时人不要下水,以防搅浑池水,影响蟹苗正常生长。先将池水放浅20厘米,用腰子盆或划子(小船)装好苗子,1人划浆1人栽插,轻拿轻栽,棍子入泥10厘米左右,草顶头齐水面为好。 (2)商品草种植管理 利用沟河湖滩或季节性水域种植金鱼藻,是一条致富创收的好门路。种植管理与河蟹池不同之处如下: ①宜密不宜稀 要想夺高产,基本苗不足,产量就难以上去,按亩水域移栽l 200蓬为宜。 ②宜浅不宜深 移栽区水深最好保持l米之内,水过深纲粗叶少,产量低,商品利用率也低。 ③宜肥不宜瘦 凡是不能养鱼养虾的荒芜水面基本上都是劣质水域,移栽前捞去水苔和其它杂草,按每亩水面施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氮肥少施,以防绿藻占领水面。 ④采收与追肥 移栽到第1次收获大致50天。采收时将棍子拎起抖一抖,在水中转上4~5转,将棍子一横2手往上一拎,l蓬草就是1个大纱锭。起l排留3 排,第2次收获需间隔30天左右,收3排当中的l排。第3次以后不需间隔多少天,只要核上价随时都可采收。为了保持鲜草的新鲜度,必须在上午8点钟之前运输投放结束。每次采收后亩水面施标准复合肥4千克。 (3)金鱼藻越冬管理 金鱼藻分布世界各地,不需人工保护也能自然越冬,越冬时嫩头死去,老茎沉水越冬。但人工保护苗能提前1个月移栽,可及时供应蟹池所需。 选择排灌方便处建越冬池,池宽2米,长3米,可供l亩水面种苗,按需建池。池深1.5米,水深0.5~0.6米。10月中旬采集种苗,种苗茎长50厘米, 3~4根为l蓬,按移栽方法挨一挨二扦插,以苗头互不相挤为好。12月中旬将池水加到l.2米,扣上塑料拱棚,四周封严压实。翌年2月下旬将池水降至l 米,每平方米用过磷酸钙20克,加细土0.5千克撒施,3月下旬揭膜炼苗,4月中下旬即可起苗移栽。
二、红薯栽培历史?
红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的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作物,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而且不挑土地,于是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以缓解家乡山多田少、粮食不足的现状。然而,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当局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
小小番薯的传入,改变了千百年来国人的饮食结构,促使中国农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口出现爆炸性增长。据史学家研究,大力推广番薯种植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清朝人口由1.5亿飙涨到3.13亿,翻了一倍多。
三、奈李栽培历史?
炎陵奈李为乔木植物。1964年引进湖南省炎陵县。在“冬暖夏凉秋寒早”的山区立体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滋润下,经过20多年的风土驯化和优化栽培,其果实特征比原产地和周边地区更胜一筹。
1990年7月,在湖南省首届时鲜水果品种鉴评会上,荣获李子组第一名,评为省优质水果。1992年,又获湖南省科技创新金奖。经三十年的风土驯化和优化栽培,表现早结丰产,品质极优质极优。
四、黄花的栽培历史?
黄花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的花蕾,四川的一种调味配料蔬菜,花期8月,采摘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磷、铁等矿物元素,是席上珍品。
四川栽培历史悠久,分布于盆周低山和丘陵区,其中渠县黄花以色泽鲜亮,食味别致,香气馥郁、肉头肥厚而最为闻名。而甘肃庆阳因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所产黄花色泽金黄,花棒粗壮,肉质肥嫩,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素享盛名,而且声播海外。湖南省邵东县也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种。
五、荞麦的栽培历史?
荞麦最早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种植经验也很丰富。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实物。
关于荞麦起源于中国的说法,除了有实物为证外,在古代的很多书籍也都有记载。如公元前5世纪的《神农书》中,就有关于荞麦是当时栽培的八谷之一的记载。后魏《齐民要术》、唐代《食疗本草》和宋代《嘉祜本草》等著作中,对荞麦的栽培技术、食用方法和食疗作用等,已有较详细的记述。很早的时候就有青藏高原是荞麦故乡的说法,这是因为中国东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西南各地区广泛分布着野生荞麦。青藏高原地区的人们发现了野生荞麦这种植物,并且发现了这种植物还能食用,于是人们就开始尝试着对它进行人工栽培。在栽培荞麦的过程中,人们慢慢地总结了荞麦的种植经验并广为流传:首先由中国传至蒙古和俄国,而后传至欧洲。
通过对古物的挖掘得知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就种植了荞麦,但是真正开始大范围普及种植的时间是在唐朝。这个说法的证据有两个,首先《齐民要术.杂说》中有关于荞麦的记载,其中《齐民要术.大小麦第十》提出的“瞿麦”即荞麦,一般认为,《齐民要术.杂说》并非贾思勰所作,而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所以说荞麦是在唐代开始普及的。
农书中关于荞麦最为确切的记载则首见于《四时纂要》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这两部书都是唐代出版的。同时荞麦在这一时期的相关诗文也累累提及。因此,一般认为荞麦是在唐代开始普及的。
六、保山甜柿栽培历史?
保山市1976年引进次郎甜柿,经多年的训化栽培。
七、中国园林栽培历史?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它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1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从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2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3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4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品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八、仙人掌栽培历史?
最早开始对仙人掌类植物进行栽培和研究的是欧洲一些航海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这可以从早期的植物文献中得到证实。
据考证,欧洲最早刊登仙人掌类植物资料的是西班牙,1535年《新西班牙植物之历史》上刊登过一幅掌类植物的版画,很容易看出这是仙人掌属( O-puntia)的种类。
1576年,伦敦的1种出版物又刊载了柱状仙人掌类的图,并对球状仙人掌类植物进行了描述,称为刺猬瓜。
1651年,西班牙的一本出版物首先提到了令箭荷花。
1689年,荷兰莱顿大学一位教授首先发表了昙花属。
1703年,法国的一本植物学文献首先发表,叶仙人掌属。
这些记载说明,早在16 ~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就开始栽培仙人掌类植物,尽管当时栽培的属种很有限。
九、桃子有何栽培历史?
桃原产我国西北部(甘肃、新疆、陕西等),是我国最古老 的果树之一,栽培历史达4 000年以上。远在汉武帝时,桃树沿 “丝绸之路”,从我国的甘肃、新疆传入波斯,再由那里传人希 腊、罗马和地中海沿岸各国,而后渐次传入法_、德国、西班 牙、葡萄牙。
但直至公元9世纪,欧洲各国种植桃树才逐渐多起 来。 公元15世纪以后,我国的桃树引入英国。哥伦布发现新大 陆后,桃树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但因桃树品种不适应当地的风 土气候,桃树开花多,结果少,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公元19 世纪初期,园艺学家从欧洲引种了一个名叫“爱尔贝它”的离核 桃品种到美洲,桃树才在南北美洲传播开来。 20世纪初期,美国 的园艺学家又从我国引进450多个优良桃树品种,通过杂交和嫁 接,在短短的10多年里,选育了适于亚势带气候的良种,使美 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产国之一。
1876年,日本冈山县 园艺场从我国上海、天津引进水蜜桃树苗;1878年山内善男从中 选出两株,精心培植,3年后结出桃果,这是日本第1代中国水 蜜桃。 由于日本冈山县气候适宜桃树生长,种桃业迅速发展起 来,日本的园艺家先后培育出40多个优良品种,其中“冈山 白”、“大久保”等桃又返回我国入籍,成为我国很多产区的主栽 品种。
目前,全世界约有80多个国家种植桃树,每年桃果产量 在600万吨。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许多优良品种。
十、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
洛阳牡丹已有1600年的栽培历史,
始于东晋,发展于隋,
盛于唐,甲天下于宋,
传承于元明清,名扬四海于当今。
每年四月花开时节,
洛阳城里花海人潮,只为一睹牡丹的芳容。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如今,洛阳天暖气清,
牡丹在春风的吹拂下,
渐渐苏醒,伸个懒腰,
缓缓绽放出了绝美的芳华。
洛阳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当雍容华贵的牡丹
遇上古香古韵的洛阳,
盛世大唐的美景再次浮现眼前。
牡丹绽放,倾城有时,
花开谷雨,惊艳天下。
待到牡丹完全开放,
那一朵朵、一簇簇的牡丹花
或娉婷妖娆,或富丽端庄,
美的顾盼生辉,雍容华贵。
洛阳牡丹有九大色系,各有各的美。
有人唯爱白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也有则爱红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