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中微生物分布特点?
由于各水域中营养物质的组成、浓度、水温、溶解氧的差异及微生物的来源不同,因此其种类、数量差异很大。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在洁净的水域中,因营养物较少,微生物数量也较少。在每毫升水中一般只含几十个到几百个细菌,并以自养型种类为主。常见的细菌有绿硫细菌、紫色细菌、蓝细菌、柄细菌、赭色纤毛菌、球衣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等。此外,还有许多藻类(如丝状绿藻、硅藻等)、真菌(水霉菌属和绵霉菌属)、原生动物(如钟虫及其他固着型纤毛虫等)和后生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
腐败型水生微生物,在有机物严重污染的水域中,数量较多的是细菌,每毫升水中可达几千万个甚至几亿个,以异养菌为优势。异养菌分解有机物,起重要的净化作用。常见的微生物中,细菌以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产气碱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为主,此外还有芽孢杆菌、生抱梭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弧菌、螺菌、假单胞菌,有的甚至还含有伤寒、痢疾、霍乱等病原体;藻类有绿藻、裸藻等;原生动物有草履虫、屋滴虫、小口钟虫等。
二、金鱼藻的特点?
1、由于金鱼藻是漂浮生长的水生植物,因此一般都生长在湖泊、池塘的静水处。
2、金鱼藻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生命力旺盛,金鱼藻的种子有着坚硬的保护壳,可以在水中进行长期休眠,直到进入合适的水域中才开始生长发育。刚萌发的种子也是没有根的,其主要通过叶状态枝深入泥土中以固定植株,并通过伸出白色细线状的根状枝来吸收营养。
3、金鱼藻还具有耐高温、再生能力强的优点,缺点是旺发易臭水。根据这一特点,金鱼藻更适合在大水面中栽培。而且水草旺发时,要适当把它稀疏,防止其过密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死草臭水现象。
三、金鱼藻水中生长方式?
金鱼藻在水中是通过吸收一些肥水和一些浮游生物来生长的
四、z分布和t分布的特点和区别?
总体方差sigama^2已知,对均值做检验用z分布;
总体方差未知, 对均值做检验或估计用t分布。
相同点都是对称于平均值的几率分布,且平均值为0,不同点是T分布随自由度的不同而变化。当df无限大时就等同Z分布。
z就是正态分布,x^2分布是一个正态分布的平方,t分布是一个正态分布除以(一个x^2分布除以它的自由度然后开根号),f分布是两个卡方分布分布除以他们各自的自由度再相除。
五、高山气候特点和分布?
高山的气候会随着高度、温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高山气候具有垂直地带性。高山的空气、水汽、尘埃等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随之减少,而且以紫外线辐射为代表性的太阳辐射会不断的增强,但有效辐射也会增大,在有积雪的高原面上反射率会增大,地面吸收辐射减少,所以净辐射比同纬度平原还要小。高山上的气温很低,日温差大,但是年温差会小。高山上的风力会很大,在高原内部和背风面的降水量没有迎风面的降水量大。
高山气候的垂直地带性会随着当地的纬度和区域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在赤道或热带气候的低纬山地、山麓,地表热量和水分会随着海拔的增加逐渐变化,垂直气候带也就依次发生变化。如果山地的纬度较高或者山地的高差较小,气候垂直带的分异都会随着减少。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痕迹”,例如,赤道山地从山麓到山顶都具有全年季节变化不明显的特征。珠穆朗玛峰和长白山都具有季风气候特色。湿润气候区的热量条件决定着山地气候垂直差异。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热量和湿润状况对山地垂直气候分异的影响较大。这种地区的干燥度会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逐渐减小。
同一山地的气候垂直变化还会因山地的坡向、坡度、地形起伏等局地条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用“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山地气候的变化再合适不过,比如山坡暖带、山谷冷湖。
六、金鱼藻在水中是如何生长的?
金鱼藻在水中是通过吸收一些肥水和一些浮游生物来生长的
七、土壤在水中的分布?
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1.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
2.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
3.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八、观察金鱼藻的特点实验?
金鱼藻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当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占试管的体积一半的时候就可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取出并管口向上,然后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放在试管口上,卫生香又重新燃烧起来,我们知道氧气有助燃的作用,所以收集的气体应该是氧气,因此金鱼藻表面放出的气泡是它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氧气.
九、轮船在河水和海水中吃水深度?
答:轮船在河水中的吃水深度要比厂凡海水中的吃水深度要深些。因为轮船乍河水和海水中都是漂浮,所以,轮船在河水和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由于河水密度小于海水密度,根据浮力公式F浮=p液gV排可知,轮船排开河水体积大于排开海水的体积,所以,轮船在河水中吃水深些。
十、中国山地的特点和分布?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自西部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经九、十个省、市、自治区后,分别注入渤海和东海。中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大体上反映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中国的地形不仅西高东低,而且各种地形类型大致围绕被称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阶梯一样作半圆状向着太平洋逐级降低。由两条山岭组成的地形界线,明显地把大陆地形分成为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在高原的山岭间则镶嵌有许多牧草丰美、湖光潋滟的大小盆地。这里还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
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 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 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
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 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
从陆地地形来说,两条界线,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可以勾绘出中国地形的总轮廓。而这种阶梯状的地形形势,从中国东经 89°线的地形剖面和北纬30°线的地形剖面中都可以得到反映。
中国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不仅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影响,使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温期相一致,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而且也使大陆上的主要河流都向东奔流入海,既易于沟通中国的海陆交通,也便于中国东西地区之间经济贸易的交流;同时,这种阶梯状的地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使之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异常巨大的水力资源。
【2.形态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中国的地形类型,无论是从成因来看,还是从形态来看,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盆地和平原。在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有各种各样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在干旱的西北,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景观;在西部高山上,有别具风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区,则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
青藏、云贵、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盆地。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等大河流,在辽阔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许多广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点缀有葱郁秀丽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无数高大崎岖的山地。多种多样的地形为中国农、林、牧、副、渔的多种经营和综合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据统计,中国的山地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内,那末中国山区的面积要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山区虽然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交通运输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却埋藏着丰富的矿藏,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它们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3.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仅山区面积广大,而且大小山脉纵横全国,它们的分布规则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为最多,西北—东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较少。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上述这些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它们把中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格。分布在这些网格中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内海、边海的轮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些山脉的制约。
横亘全国的东西向山脉,又是一些大河的分水岭。秦岭山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南岭山脉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河流的流向明显地受着山脉的制约,如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它们的流向都受到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等山脉的控制。长江、黄河总的流向是自西向东,但许多河段也受山脉走向的制约,时宽时窄,时而向东南流,时而向东北流,最后东流入海。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