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鳝卵巢的组织学如何分期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16 09:48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黄鳝卵巢的组织学如何分期

卵巢的组织学分期:黄鳝生殖腺开始为雌性,体内的卵 巢外有一层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膜内为卵巢腔,里面充满形状 各异、大小悬殊的卵母细胞,卵径0.08 -3.7毫米。与其他鱼类 一样,黄鳝的生殖腺发育需经I~ VI期。

黄鳝一次产多少卵

黄鳝一次产卵可达300-800粒;

卵大,卵径约2-4毫米,金黄色,富弹性,产卵时成鱼吐泡沫,在洞口积聚成团,卵量较少,不产于泡沫中,产在巢里,约7-8天可孵出幼鱼。

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具有性逆转现象,体长在200毫米以下的个体其生殖腺全为卵巢;体长220毫米左右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几相等;360毫米以下的,多数为卵巢;380毫米以上的个体多数为精巢。

栖息环境: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生活于水体底层,主要栖息于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甚至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皆可见其踪迹。

喜钻洞穴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

原产地: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产卵量一般每次约500粒,多者可达1000余粒。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

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干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米,数尾鱼共栖。

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鳝

黄鳝:为一次怀卵,分批产卵,可产卵1-3次,据我们实践观察,80%左右的黄鳝只产一次卵,有约20%的黄鳝会产两次卵;极个别的黄鳝会产三次卵。产卵次数多,而总的产卵量却没有增加,因而人工养殖实践中,我们采用口服催产药物的方式,尽可能让黄鳝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产卵,从而使繁育的鳝苗批量增大,方便集中管理培育。

产卵量:

黄鳝是一种产卵量较少的鱼类,每条雌鳝仅怀卵几十粒至几百粒不等。人工养殖培育的鳝种,由于其开产时较野生鳝个体大,因而其怀卵量相对较大,一般怀孕量可达300-800粒,经人工专育的鳝种,其单条怀卵量可达1000多粒,最高可达2000粒左右,一般的常规鱼类,其怀卵量少则万粒,多则达几十万粒甚至几百万粒,故大多采用人工繁殖鱼苗,而黄鳝的单条怀卵量太少,且催产药物的用量一般为其它鱼类同体重的6倍左右。进行全人工繁殖的药物和人工成本太高,加之技术性较强,因而国内目前尚没有大批量生产以缓减鳝苗紧缺状态。

( 1 )成熟系数的变化 在长江水域,黄鳝的生殖季节是 5 一 8 月,繁殖盛期是 6 一 7 月;在珠江水域,繁殖季节要提前 1 个月左右。黄鳝的成熟系数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以长江水域为例, 1 一 3 月卵巢经历了 Ⅱ 、 Ⅲ 期的发育阶段, 4 月下旬卵巢发育达到 Ⅲ 期末,成熟系数显著上升。 5 月中旬至 7 月底卵巢由Ⅳ期末转人 Ⅴ 期,卵巢重量大幅度增加, 6 一 7 月达到最高峰。而后成熟系数明显下降。雌鳝成熟系数的变化范围为 0 . 1 %一 22 . 9 % ,雄鳝成熟系数为 0 . 04 %一 2 . 75 %。

( 2 )怀卵量 不同体长和体重的黄鳝怀卵量各有不同,个体长和体重大的黄鳝怀卵量明显大于个体短、小的黄鳝。

不同地区的黄鳝,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怀卵量也不同。江苏南京地区与宝应地区相同体长的黄鳝怀卵量不同,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江苏地区有人对 80 余尾体长 12 一 46 厘米,体重 16 . 5 一 99 . 5 克的黄鳝进行检测,个体怀卵量在 172 一 891 粒之间,平均 261 粒/尾。按个体体重对比,每克体重怀卵量在 5 . 48 一 18 . 2 之间,平均每克体重10.3粒。

1999 年,作者对湖北省武汉地区自然水体中的 68 尾体长在15一 42 厘米,体重 13 . 5~102 克的黄鳝进行检测,个体怀卵量在 156 一 796 粒之间,平均 236 粒/尾。按个体体重对比,每克体重怀卵量在 4 . 18 一 l2 . 26粒之间,平均每克体重 8 . 30 粒。在 2001 一 2002 年间,对网箱和水泥池人工养殖的 121 尾(检测到的雄性黄鳝除外)体长在 12 一 45 厘米,体重 10 一 212 克的黄鳝进行检测,个体怀卵量在 109 一 1 198 粒之间,平均 292 粒/尾。按个体体重对比,每克体重怀卵量在 6 . 34 一 17 . 25 粒之间,平均每克体重 11 . 26 粒。

( 3 )产卵类型 从黄鳝卵巢周年变化规律看出,一年内其性腺成熟系数只在夏季出现一次高峰,其余季节一直较低。同时,除繁殖季节外,各月卵巢均处于卵黄发生期早期阶段,未发现 Ⅳ 期卵母细胞。虽然产卵后,其他月份有次发性早期卵母细胞出现(例如, 6 月底 Ⅱ 期卵母细胞占 48 . 8 % , Ⅲ 期卵母细胞占 27 . 3 % ;至 10 月底,前者上升为 66 . 7 % ,后者上升为 33 . 3 % ) , 但是,它们在非产卵季节并未能发育成熟(Ⅳ 期卵母细胞数量为 0 ) ,必须待下一性周期的繁殖季节出现时才能成熟、长足(例如, 4 月底Ⅰ、Ⅱ 期卵母细胞占 74 . 6 % , Ⅲ 期占 25 . 4 % ,至 5 月底Ⅰ、 Ⅱ 期和 Ⅲ 期急剧下降为 23 . 7 %和 15 . 8 % ;而 Ⅳ 期卵母细胞 4 月底为 0 , 5 月底则上升为 59 . 2 % )。这一方面说明,鱼类卵巢发育严格受季节变化周期的影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另一方面说明,黄鳝的性腺发育尽管在全年内具有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分批发育,但一年内卵母细胞成熟、长足的只存在一次,也就是只有一个产卵季节,在自然条件下仍然属于一年一次产卵类型。

产卵量一般每次约500粒,多者可达1000余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