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刺蛾与绿刺蛾幼虫区别?
黄刺蛾——前翅黄色,自基角至翅中有1深褐色弧线将翅分为两部分,弧线上方黄色,上有1对黄褐色圆斑;下方棕褐色。后翅浅褐色。
绿刺蛾——翠绿色,亚背线和各枝刺刺毛翠绿色。第1腹节枝刺上有几根橙色刺毛。背中线天蓝色。体末端有黑色刺毛组成的绒毛状毛丛4个。
二、黄刺蛾生长周期?
5-10月
黄刺蛾生长周期为5-10月,黄刺蛾在北方多为1年1代,在长江流域1年2代,秋后老熟幼虫常在树枝分叉,枝条叶柄甚至叶片上吐丝结硬茧越冬。黄刺蛾生长周期?茧椭圆形,灰白色,具数条褐色纵带,形似雀蛋,《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雀瓮”。翌年初夏,老熟黄刺蛾幼虫在茧内化蛹,1个月后羽化成虫飞出,觅偶交配产卵。黄刺蛾幼虫于夏秋之间为害,被害植物有多种果树、枫杨、杨、榆、梧桐、油桐、乌桕、楝、栎、紫荆、刺槐、桑、茶等。
三、黄刺蛾和绿刺蛾越冬有何不同?
黄刺蛾主要在小枝杈处、主侧枝以及树干的粗皮上结茧越治冬。绿刺蛾在树冠下草丛的浅土层内、或在主干基部土下贴树皮的部位越冬。
四、黄刺蛾的生活习性?
黄刺蛾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小枝杈处结茧越冬。初孵小幼虫往往群居在产卵过的叶片上,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活动,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严重时会被吃光只留叶柄。幼虫身体上的枝刺毒毛对人的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后会引起皮肤红肿、奇痒、疼痛难忍。
五、黄刺蛾天敌是什么?
黄刺蛾天敌有上海青蜂、刺蛾广肩小蜂、刺蛾紫姬蜂、螳螂等。
黄刺蛾成虫多半是昼伏夜出。白天其一般是蛰伏在叶背的小枝条上,或者是树干的基部上,直到晚上才会出来活动。羽化后,黄刺蛾即可以开始交尾。第二天,即可产卵。雌蛾产卵多在叶背。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每雌产卵50粒至70粒。幼虫行动迟缓,极少取食,2天后蜕皮。所以常常可见数头蜕皮后的幼虫群集在叶片上进行着取食
六、黄刺蛾的家常做法?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在蚕蛹阶段,由于它的毒刺还没有长出来,因此是没有毒的,是可以直接食用的,蚕蛹这个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啊,有客人的话,基本都用这个招待的,而且,平时撸个串,基本都要吃!这个蛹是黄刺蛾幼虫期,营养丰富,用油煎炒后滋味鲜美 在蛹类家族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七、黄刺蛾幼虫有毒吗?
学名叫刺蛾刺蛾 俗称洋辣子,有黄刺蛾、绿刺蛾、褐刺蛾、褐边绿刺蛾等。幼虫的身上有刺和毒毛,碰到人的皮肤有发痒、疼痛的感觉,幼虫啃食根茎部,使植株枯萎而死,成虫以咀嚼式口器咬食嫩梢、叶、花,严重时将叶、花吃光。
八、黄刺蛾幼虫蜇人原理?
蛰人是它身上的腺毛(毒腺毛)所致,毒腺毛为中空的光滑刚毛,充满毒液,极易折断,触碰可造成皮肤发炎。这是它的防御手段,是对于其捕食天敌而言的。
比如如果其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尝到这种苦头的鸟类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会再吃了。可见这种防御手段是被动的,所以黄刺蛾的幼虫蛰人并不是主动攻击,只是由于人不小心碰到罢了。
九、黄刺蛾防治方法有哪些?
黄刺蛾的防治方法:①摘除冬茧。冬春季成虫羽化前剪除枝条上越冬虫茧,也可在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保护和引放寄生蜂。
②人工捕杀。利用幼虫群集为害特点,组织人工捕杀。
③药剂防治。大发生年在幼虫期往树上喷洒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25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为保护天敌可在幼虫期喷青虫菌6号悬浮剂1000倍液,也可喷25%灭幼脲悬浮剂1000~2000倍液。
十、黄刺蛾形态特征是什么?
黄刺蛾的形态特征:黄刺蛾成虫体长15毫米,体肥大、黄褐色。前翅顶角至后缘基部1/3处和臀角附近各有1条棕褐色细线,内侧线的外侧为黄褐色,内侧为黄色;沿翅外缘有棕褐色细线,黄色区有2个深褐色斑。后翅淡黄褐色,边缘色较深。卵椭圆形、扁平,表面有浅纹,黄白至黑褐色。末龄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肥大略呈长方形,黄绿色,背面有一紫褐色哑铃形大斑。前胸背板半月形,左右各有1个黑褐斑。中胸以后各节上有4个横列的肉质突起,上生刺毛与毒毛。胸足极小,腹足退化;第一至七腹节腹面中部各有一扁圆形“吸盘”。蛹长12毫米左右,椭圆形、黄褐色。茧石灰质坚硬,椭圆形,上有灰白和褐色相间的纵纹似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