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菖蒲的典故(“角黍包金,菖蒲泛玉”,“角黍”指的是什么?)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23 12:09   点击:24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角黍包金,菖蒲泛玉”,“角黍”指的是什么?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1] 食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二、一叶的故事?

端午节门上挂菖蒲端午节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两棵艾草和两棵草蒲。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蒲剑”是“斩妖剑”。传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的就是草蒲剑。从此以后,各种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草蒲就害怕。端午节挂艾蒿,是因为端午前后的艾蒿药性最好,能散发出芳香之气,使蚊虫不能靠近。

除了挂艾蒿外,把艾叶做成香包,戴在身上,也可以起到防蚊虫的作用。

三、端午的由来,关于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是楚国的大臣,因为反对楚国内部的贪污和腐败,而被流放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

据传说,当屈原得知故乡被侵略后,感到非常悲痛和绝望,最终选择投江自尽。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当地的百姓便在江里放下了一些米和菖蒲草,以及划船打鼓,以驱赶恶鬼。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鉴赏屈原的诗歌等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