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话传说的“犀牛望月”是什么意思?
犀牛望月(xīniúwàngyuè)
解释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出处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示例
过望则见,盖~之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第四卷
在长江三峡的风箱峡下段的长江北岸,盔甲洞东侧的山顶上。北山虽不高,但却峰峦峥嵘。
远远望去,只见一只犀牛站在山头望着西天,形似犀牛望着夔门秋月,故得名“犀牛望月”,“犀牛”山色铁青,在蓝天的衬托下,如同一幅剪影悬挂在峡中.
三峡风光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谓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带一围,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容长久盼望。
相关典故
一说是历史成语:
也叫“吴牛喘月”,“吴牛喘月”就是一条成语。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水牛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惧怕太阳曝晒而喘息不止。比喻害怕类似的东西,亦指炎热的暑天。此语出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这是晋武帝嘲笑一位有风湿病大臣的俏皮话,没想到竟成了一个成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丁都护歌》一诗中曾有:“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之句,感叹船工之苦。
一说是一个神话:
犀牛原来是天上的一位神将,受玉皇大帝的指派,向下界传达起居规范,要求人们:“一日一餐三打扮”。意思是注重礼仪,少食甘味。而犀牛到花花世界后被扰乱了心神,将玉皇大帝的旨意传达成“一日三餐一打扮”,把天帝的意思全弄反了。天帝大怒,将它罚下天界。由于它思念天宫生活,一到晚上就抬头望月,这就是“犀牛望月”的缘起。
还有一说是一个传说:
雁荡山下有个姑娘叫玉贞,父母早亡,六岁就给花老财当牧童。玉贞每日晚睡早起,与牛相依为命。花老财是个贪色鬼,他见玉贞生得这么漂亮,起了邪心。
一天夜里,花老财叫管家和打手将玉贞绑起来,正要朝姑娘扑去,岂料一条铁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财脸上打来,并耸起两只锋利的角,戳中老财的眼睛。老牛乘机咬断了玉贞姑娘的绳索,跪下讲:“快,快骑到我背上!”原来老牛是神仙下凡,只见它撒开四蹄,朝凌霞山顶跑,打手们叫喊着围了上来。跑呀跑,跑到山岗头,没地方好跑了,老牛叫玉贞姑娘站在一只牛角上,玉贞姑娘就乘着牛角飞上天去了。老牛变成了只独角的石犀牛。玉贞姑娘一直飞到了月宫里,从此犀牛仰头朝天,在想念女主人。于是有了犀牛望月的典故。
二、碧琼花的含义?
碧:指青绿色,取名象征珍绿如玉、纯洁可贵。
琼:指美玉,取名寓意拥有美好的事物和生活。
“碧琼”的释义是草地的意思。“琼”原始美玉的意思,在这里形容嫩草碧绿,像碧色的美玉。取名“碧琼”带有春天独有的生机盎然,具有无限活力,寓意着宝宝如玉般清莹可爱,又像春天一般清新自然,永远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模样。
三、月和玥有什么区别?
月:月字的原义是指月亮,后来也指像月亮一样圆圆的东西,以及根据月亮的圆亏而分成的月份。在古代,月亮又被认为是太阴之物(与太阳相对而言),关于月亮的传说也多与女性有关,因此月字又常被用作女性取名。
《说文解字》释云:阙也。大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
玥:一种传说中的神珠。月表示月夕、月宫、月桂;玥表示神珠,意义优美。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月光 • 神珠”。
四、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字有何双重含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只一“冷”子,就全然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不仅如此,还将作者的心境和盘写出,真乃点睛之笔。
五、多肉植物广寒宫的花语是什么?
所谓花语,是每一种花代表的含义和寓意(包括多肉植物,因为多肉植物就好像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是花专属的象征,是它们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心事”(有的忧伤,有的寂寞,有的热情........),说白了就是看到一朵花后给我们的感觉,如:看到玫瑰,我们想到的是爱情一样,玫瑰的花语就是代表爱情的。
广寒宫的花语,我觉得是冷漠和高傲。六、攀蟾的意思?
攀蟾是一种汉语成语,原指三国时期孙权厚待周瑜之子周旨(字攀蟾)后代的故事。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在官场上指靠牵连、拉拢关系从而达到目的。
攀蟾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之后,周瑜带来了自己的儿子周旨,孙权对周旨甚为看重。在周瑜死后,孙权厚待周旨,甚至让他成为太子太傅,使得周旨得到了大量的金钱和权势。但是,周旨因为过于贪婪,最终被曹丕出卖,传说在战后被四马分尸。
在成语中,攀蟾主要是指通过拉拢、牵连关系等手段获取权力和利益的行为,其贬义含义逐渐加强。